1988年起,我先后在国有企业、街道社区和党建指导站等岗位从事党建工作,三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基层党建工作。
年轻时在企业做党务工作,我学到了一样珍贵的东西——坚守。1996年,我担任企业党群工作部副主任,有一次企业领导征求我意见,想调我去计划供应科工作。当时,党务干部有的下海,有的轮岗,党务工作正是缺人的时候。我思考许久,最后放弃了这次调动的机会。我想,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党建工作必须有人去做。
2000年,我所在的国有企业改制,因机缘巧合我成为一名“小巷总理”。社区工作直面居民群众,必须将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天大的事”办好办实。
记得在太二社区工作时,有一个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污水管道堵塞。每到黄梅天,临河的1000多户人家的管道中会发出烦人的“噗噗”声。原来,随着城市主干道多次扩建改造抬高,附近小区慢慢地就成了“洼地”。为此,我连续3年向区人大递交议案,建议将污水网改造工程纳入老新村改造规划和伯渎港慢行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最终被纳入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这一改造工程,前后花费了5年时间,终于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2013年,在组织部门支持下,我成立了“书记工作室”,与一批党建指导员一道,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精品化建设。
调研走访中,我发现一家名为“元素六”的企业,有在册党员6人,却未建立党组织。在企业召开的座谈会,刚好有一名党员参加,他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找到党组织了!”这是一家非公企业,管理层对建立党组织有些顾虑,但党员对建立党组织颇为渴望。那段时间,我和街道“两新”工委的同志,隔三差五地找企业负责人谈心,讲上级关于企业党建的政策,讲党建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最终消除了种种顾虑,将思想工作做通。党支部建立了!企业党员和职工的欣喜,更坚定了我走好这条路的决心。
2019年3月,我即将退休,一天突然接到街道领导的电话:“街道党建指导站成立了,想请你来做常务副站长!”对此,我迟疑了。我曾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有过畅想:忙忙女儿的婚事、陪陪年迈的母亲……几经犹豫,在大家的鼓励支持下,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留下,为基层党建工作“传帮带”做出自己的一些努力。
30多年来,我在基层党建岗位上有劳苦、有辛酸,但更多的是群众带给我的感动与支持,这一切都值得!我时刻牢记入党时的志愿:“做一名百姓认可的、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推荐:无锡市委组织部;来源:无锡市新吴区委组织部;讲述人:无锡市新吴区江溪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常务副站长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