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黄河在宿迁穿城而过,滋养着近六百万人民。我的人生从这里开始,我最热爱的事业也从这里起步。
2008年秋,古黄河边连续发生洗菜老人、六岁孩童意外落水溺亡事件。看着躺在河边逝去的生命,听着围观群众不断的哀叹,我萌生了组建一支志愿救援队的想法。
2009年1月,我和3名大学生谈了想法,他们都参与过水上救援。“这是好事,我们一起干!”就这样,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成立了。从此,我把家安在了巡逻船上,把人生第二项事业扎在了古黄河边,“守河”一守就是14年。
水下救援险象环生,考验人的体力和毅力。记得有一次大型救援,在持续5个小时的深夜潜水、搜寻、救援、打捞后,队员们体力耗尽、士气低迷。“我们有一身侠肝义胆,只要人民群众有危险啊,我们就要毫不犹豫紧急救援”,一直冲在最前面的党员唐思军高唱队歌,队友们纷纷唱和,歌声响彻古黄河。“一呼百应”之后便是“一鼓作气”,到了凌晨2点,我们共救起4名落水人员。
“跟我上”和“给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水上救援需要一个更有力的组织来团结凝聚,需要一批更坚强的骨干来示范带动。
2015年9月,党中央对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作了部署。组织部门的同志找到我,鼓励我们可先行先试。我立即与正在巡逻的2名党员志愿者商量,大家一拍即合。当晚,我们就提交了组建党支部的申请。不到1个月,黄河水上志愿救援队党支部成立了。
“老王,你是60岁的老兵了,怎么领导一群90后新兵?”对于水上志愿救援队这样的纯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展党支部工作有着不小的难度,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我们把发展党员作为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入党申请人身份比较复杂等问题,探索入党介绍人首问负责、支委走访调查等机制,对每一名入党申请人都深入走访、多方了解、从严把关。严格标准打造模范力量,几年下来,支部党员从最初的3人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6人,其中15名同志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见义勇为标兵”等光荣称号。
在此基础上,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更多热心人参与。我们的志愿者规模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4万多人,累计参与了560多起紧急救援、挽救了254条生命,被老百姓称为古黄河畔的“生命守护者”。去年6月,我本人也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聚阳生焰,拢指成拳。在水上志愿救援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组织有力,组织起来更有力。只要把党员有效组织起来,把群众充分凝聚起来,我们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推荐:宿迁市委组织部;来源:宿迁市宿城区委组织部;讲述人:宿迁市宿城区黄河水上救援队党支部书记王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