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壮心未曾老。
2001年4月,我办理了退休,离开耕耘了40多年的三尺讲台。但我仍想继续做点事,于是加入了大丰市万盈镇新组建的退休协会,很荣幸地被推选为首届理事长,并担任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有一次,翻阅《大丰简志》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便改写了我的退休生活。
在一次老同志学习会上,我提出了初步想法:大家都是亲历时代变迁的,何不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万盈的历史,为这个世界留下万盈的一点痕迹。这一倡议当场得到了多数老党员、老同志的赞同。在镇党委支持下,我们随即组建了写作小组,万盈镇镇志编纂工作于2011年1月19日正式按下了“启动键”。
我很快发现,史志编纂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资料庞杂、线索不清、证据难寻。镇志作为一种实录,既要全面勾画乡镇的沧海桑田,绘出一部乡镇发展史,又容不得半点差错和虚构。同时,史志编纂对拟稿人员要求很高,不仅要熟悉情况、涉猎广泛,而且对专业术语也有严格要求。
只要有利于万盈的事,再难我们也要坚持下去。我和写作小组成员反复商议,决定从编写纲目着手,通过广泛走访并征求意见,列出了一条条长龙似的目录,镇志编纂工作全面展开。
史志编纂,必须对历史负责。我们作了分工,认真查档案、翻年鉴,从村到镇、再到上级部门,或频频查找资料,或找知情人核实。有时仅一个地名、一个数据就要查阅几十次资料,走访几十名知情人。这虽然很辛苦、很繁琐,可一旦信息得到核实、事件找到佐证,我便兴奋不已,恨不得将逐渐老去的身躯跳得老高。老伴时常打趣我:“你一会儿气得像个孩子,一会儿笑得像个疯子,老不正经啊。”
苦心人,天不负。历时四个春秋,其间数易其稿,2014年10月万盈镇志初稿“杀青”送审。通过大丰市史志办“三上三下”修改评审,2016年6月《万盈镇志》终于出版,拿到新书的那一刻,我们写作小组成员都热泪盈眶。
到了耄耋之年,我更加珍惜每一天,恨不得每时每刻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万盈镇志》出版后,我趁热打铁,于2020年初启动了村志编撰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镇18个行政村村志初稿已全部完成。
编纂镇志村志,是希望给乡村发展留下点记忆,给年轻一代留下点财富。作为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爱祖国、爱家乡、爱我们的后代。我将倾尽余生,用手中之笔勾勒时代脚步、家乡变化,书写身边故事、群众生活,刻画小镇那淳朴又善良的民情民风。
(推荐:盐城市委组织部;来源:盐城市大丰区委组织部;讲述人:盐城市大丰区万盈镇退休协会理事长沈泽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