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做实基础、做强基层,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便民宜居行动向纵深拓展,着力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
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打造敢为善为、竞相作为的村书记队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村(社区)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
拓宽渠道选准人。根据行业、专业特长,分类统计、分批建档,划分外出创业、返乡能人、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等不同类别,建立“书记后备人才库”,着力把优秀人才发现出来、储备起来。开展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行动,面向社会发布“招贤令”,用乡情、乡愁鼓励在外能人回村任职、回报家乡,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级后备力量全覆盖。
内修外练育强人。着眼干部过硬本领和班子整体效果“两手抓”,深入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8090”计划,联合江苏海洋大学、赣榆开放大学举办学历提升培训班,系统解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钟佰均同志“实践密码”,推动“蓄能充电”促提升。开展“双学双争”行动,成立“富民兴村学堂”,定期举办书记论坛、富民沙龙、书记擂台,头雁讲、雏雁秀、群雁赛,让村书记学有标杆、行有示范、干有目标。
星级管理用好人。突出“三分三提”,全面推进基层干部专业化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村干部专业化管理。制定出台村书记专业化星级管理“1+4”系列文件,建立村书记“五星评定”体系,评定结果与薪酬待遇挂钩,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激情干事。树牢“凭实绩用人”导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制定7个方面、30项考核内容,坚持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实绩考核、组织评价相结合,科学运用考核评价结果,以考核压力激发干事动力。
实施“增收固本”工程,打造小步快走、大步跨越的乡村振兴样板。组织要振兴,必须在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上持续用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工作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典型引路带动。立足赣榆山、海、平原实际,从个性案例中提炼普遍规律,让不同村学有标杆、干有方向。东部沿海村运用“渔网联上互联网”,成立海鲜电商(海洋食品)产业党建联盟,做强海鲜电商。中部平原村创设“1+N”共富联合体模式,打造稻虾种养农旅综合体。西部山区村抢抓全国红色村建设机遇,以红色引领绿色崛起,盘活红色资源,唱响红色文旅品牌,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共同富裕生动范本。
政策红利驱动。优化党建引领富民兴村10条举措、20项扶持政策,设立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建立1亿元信用贷款,让“好政策”产生“好效应”。统筹金融办、银行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设置专门窗口,推行容缺办理,让富民兴村不再等“贷”。
区域抱团联动。着眼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强化“蓝色海洋、绿色林果、红色文旅”三大产业党建示范带引领效应,推动产业链优势互补、价值链合理分工。开展“强村带弱村·共奔致富路”活动,组织66家区直机关单位与95个薄弱村结对,鼓励携手共进、联手发展。以西棘荡村为中心,组建棘荡“1+3”联合共富大党委,组织同步优化、村庄同步建设、产业同步提升,带动周边薄弱村发展,打造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同富“苏北样板”。
实施“城乡善治”工程,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层治理模式。加强和改进城乡治理,关键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为契机,探索以“组织体系”引领“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
构建立体式治理体系。落实“抓管带”机制,建立“四联四抓”机制,织密“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楼栋长)”组织体系,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以“和安榆格”为支撑,建立“微网格”党小组,成立红色“治”囊团,选配“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制定“4+X”职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纠纷就地化解”。
组建多元化共治平台。持续深化“到进访”活动,建立“党员联户365”工作机制,打造“15分钟服务圈”,梳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家门口”的事情“家门口”解决。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实施“榆快居”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五方联动”议事协调机制,会商解决小区停车难、脏乱差等问题。
搭建融合式服务阵地。配套建设32家小区党群服务站,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理论宣讲、宣传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上好党员群众“思政课”。规范“四议两公开”程序,制定协商议事“五步操作法”,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在“三务”公开栏内公示,增强村级事务透明度。推进全科式政务服务,深化村(社区)帮办代办服务,打造形成“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群众常来”的人气阵地。
(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许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