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推动三者融合发展既是赢在当下的时代之需,亦是赢得未来的发展之策,需要进一步探索打造优势互补、协同并进的新模式,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下好教育“先手棋”,充沛发展“源动能”。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作为战略先导和基础工程,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坚持自上而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科技发展态势,动态调整高校学科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注重内外兼修,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理念,开展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打造一批建在产业链上的实训基地和企业学院。做到贯通联动,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健全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联合攻关机制,有目标、有组织地培育契合发展的“全能选手”、引领创新的“单项冠军”。
谋实科技“改革方”,牵引发展“加速度”。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影响的产业竞争新赛道已经浮现,谁在科技创新中抢占先机,谁就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统起来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以更高层面统筹、更广范围聚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抓重点引,打造“科研王牌”和“大国重器”,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和重大原始创新效能,带动创新“高原”竖起更多科技“高峰”。朝深处融,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贯通产业的真难题、技术的真需求与创新的真成果,接续完成从创新链、产业链到价值链的“三级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齐头并进。
蹚出人才“引育路”,集聚发展“强磁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聚焦“高精尖缺”,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高标准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高质量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尽展其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干事平台和成长通道,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人才既有用武之地又有成长活力。聚焦“近悦远来”,拿出向企业放权、为人才松绑的真招实招,将人才的“关键小事”作为人才工作大事要事,构建全周期、一站式、精准化服务体系,让人才既无眼前之困又无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夯实发展底气。
(南京市栖霞区委组织部 王季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