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二桥社区‘两委’班子软弱涣散、财务管理混乱,历史遗留问题多,这几年连续整顿、接力提升,不仅换出了新班子、探出了新路子,社区工业园租金收入也增加了70%以上,还申报了星级党组织认定,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翻个身。”近日,江苏省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子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红感慨道。
聚焦常态化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自2019年6月以来,扬州市陆续出台《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流程》《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验收标准及流程(试行)》,通过压实整顿责任、细化整顿流程、明确验收标准,推进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后进生”谁来帮——“五包一”压实责任
“您知道村里已经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了吗?有没有县乡领导来专题调研过?平时能看到第一书记吗?对村里工作还有什么意见?”……今年春节以来,扬州市委组织部对全部在册的67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员进行随机电话查访,3个调研组采取“四不两直”法,深入村(社区)一线,抽查整顿提升进展,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在县(市、区)级领导、乡镇领导、第一书记、机关单位“四包一”挂联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的基础上,增加“县(市、区)委组织部挂包”为“五包一”,进一步明确县级组织部门抓农村基层党建的“主责主业”。对于问题突出的个别软弱涣散党组织,市委组织部直接挂包整顿,带头压实责任、传导压力。
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工作开展至今,扬州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坚持把责任扛在肩上,带头履行挂包责任,督促县乡两级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凝聚各方合力,在人财阵地上给予大力支持。去年,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对95%以上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每个村(社区)都迎来了第一书记。市县两级联动,确保每个村(社区)每年38万基本运转保障经费,经济薄弱村(社区),给予每年20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
“老难题”怎么办——七步骤细化整顿流程
“一到基层,千头万绪,有了《整顿流程》,我们工作很快就能走上正轨、打开局面。”仪征市马集镇爱国村第一书记刘培说。
2021年11月,来自省教育厅的刘培已经是第二次来到仪征挂职第一书记,因为疫情原因往返南京不方便,索性就长期留在村里。在“研判‘两委’班子”时,刘培发现原来的班子活力不足,难以胜任,在县级组织部门支持下调整了村书记,又通过“市招镇管村用”的途径,招录1名“90后”退役军人,为“两委”班子注入新动力。
扬州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流程》,涵盖组建工作班子、研判“两委”班子、审计村级财务、检查基层党建、制定工作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形成整改报告7个步骤,每个步骤又细分为2—3条措施。在“审计村级财务”步骤中,就详细规定“组织部牵头协调本地财政、审计、民政、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审计小组”,对村集体财务收支账目、债权债务、上级补助金等进行审计并形成报告。《整顿流程》的每个步骤、每项措施都具体明确了实施主体、对象、范围和程序,保证7个步骤环环相连、层层深入、步步压实,有效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后进帽子”何时摘——验收合格有明确标准
宝应县广洋湖镇的西溪村,在2020年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经过1年的整顿提升,村党组织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2021年,西溪村新建了面貌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还建成了2000亩的荷藕套龙虾、1000亩的鱼蟹混养养殖场,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顺利通过验收。
“整顿了肯定有提升,但是具体整到什么样、后面接续怎么帮扶,最好能有一个可操作的标准,不能一整了之、人走了事。”面对村(社区)干部的诉求,扬州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验收标准及流程(试行)》,明确4项验收标准,即整顿工作落实到位,7个步骤不折不扣推进;矛盾问题得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满足,重大项目、中心工作顺利推进;党员群众满意,测评中满意率、基本满意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设达标,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建设全面加强。
在整顿工作结束后,扬州明确由县(市、区)、功能区党(工)委组织部门抽调相关人员成立联合验收组,按照组织整顿情况通报、民主测评、实地查看、形成整顿评估意见、上报专项报告和申报补助资金6个步骤进行验收。市委组织部在整顿销账后持续跟踪2—3年,帮助村(社区)持续提升。同时,设立每年500万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鼓励软弱涣散村(社区)积极申报项目,一事一议进行帮扶,让“后进生”真正有提升、能翻身。
(扬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