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亿元!协议出口金额创历史新高!”兴奋的欢呼声从江苏东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会议室传出。7月22日,在启东市电动工具产业链党建联盟牵头组织下,66家成品、配件公司组团与海外客商举行“云洽谈”,一扫前期因疫情导致的市场低迷,取得超出预期的订单份额。
像这样的产业链党建联盟,在南通市共有81个。2021年以来,南通市聚焦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着眼市县主导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组建产业链党建联盟,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赋能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让党旗在产业链上高高飘扬。
组织建链,构筑抱团成长共同体
走进位于江苏首个机器人特色小镇——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的振康机械有限公司,党员活动室里醒目地标注着机器人产业链党建联盟的成员单位。除了17家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和2家国家级检测机构的党支部以外,属地乡镇、主管部门、涉企服务单位的党组织也都名列其中,今年还吸纳了本地金融机构海门农商行党委的加入,涵盖了产业发展全过程、各环节。“通过组建机器人产业链党建联盟,让更多的产业、企业、资本、人才和服务汇聚于‘链’,形成了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江华介绍。
按照“分链组建、全面覆盖”原则,全市先后牵头成立了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纺织等16个市级产业链党建联盟,指导成立了电动工具、机器人、化纤制造等65个县级产业链党建联盟,实现了对市县两级主导产业的全覆盖。推行“1+X+Y”联盟组织架构,“1”即一个产业链链主企业党组织,“X”即若干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党组织,“Y”即产业链属地园区(乡镇)、主管部门、服务单位、金融机构党组织,形成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协同、服务部门跟进、属地园区(乡镇)兜底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格局,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胜势。
资源聚链,打造协同攻关“聚能环”
“依托海安市化学纤维制造产业链党建联盟这一平台,我们与江苏永通新材料、中平神马新材料等链上企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协同攻关,率先攻克锦纶材料物理法和化学法循环再生利用的技术难题,降低了13%的制造成本。”谈及新近获得的废旧锦纶6循环利用技术专利,江苏弘盛新材料公司党支部书记徐继军兴奋不已。
党建搭台,企业唱戏。突出党建为核、发展为本,着力发挥好党建联盟的连接纽带和合作平台作用,统筹整合成员单位的创新、资本、人才、品牌资源,将其拓展辐射到全产业链,打造互联互通、互帮互促的“聚能环”。实施“理论联学、阵地联建、活动联办、发展联动、品牌联创、管理联抓”的“六联”党建工作法,打通链上企业的横向联系、纵向协作,变单个企业“孤军奋战”为上下游、政企研“抱团出击”。面对今年以来的新一轮疫情冲击,81个产业链党建联盟组织开展“圆桌会”“发展论坛”102场,签订合作协议、备忘录212个,联合攻克重大技术难题39个,协调解决共性问题133个,抓党建、强链条、促发展的效应不断彰显。
服务融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圈
经通州区智能装备产业链党建联盟的牵线搭桥,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的一笔2.3亿元风险投资日前到账。公司负责人霍亮感慨:“这笔宝贵资金对年底公司新型火箭的研发投产是一场及时雨。产业链党建联盟为我们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让企业发展后劲更足了。”融资难问题破解的背后,是党建联盟“政银企”对接机制的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通州区智能装备产业新增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19.7亿元,同比增长34%。
为了在更高层面上保证产业链的稳定、韧性和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出市县党政领导担任产业链党建联盟第一书记制度,实行“一个党政领导领衔、一个发展规划引领、一个牵头部门跟进、一个服务专班靠上、一组优惠政策支持”工作模式,形成服务合力。策应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党建链优化服务链,推行“企业点单、联盟派单、部门接单、反馈评单”闭环工作机制,组建项目招引、政务审批、规划建设、要素保障、法律服务等“助企帮帮团”360多个,打造贯穿产业链发展全生命周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
今年上半年,全市16个市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4632.53亿元,同比增长15.14%,产业链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获得双丰收。“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党建赋能,用更优的政策、更好的服务助推主导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进一步筑牢产业‘压舱石’、拼抢发展‘新赛道’、做强经济‘增长点’。”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封春晴表示。
(通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