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张家港:行动支部促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0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近日,在长江即将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湾——张家港湾,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三地水政监察队伍正联合开展巡江行动。“长江大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做好长江禁采、水域岸线治理保护工作是沿岸执法部门共同的职责,苏州‘海棠158·长江党建共同体’搭建了跨地域、跨部门的执法联动平台,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张家港市水政监察大队支部书记、大队长沈琳说。

  张家港依江而兴,因港得名,是长江流域县域口岸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张家港市积极深化苏州市“海棠花红”党建品牌,在长江苏州段158公里沿江岸线上发起成立苏州“海棠158·长江党建共同体”,推动沿江岸线属地板块、执法部门、院所企业等单位联创联建,通过组织共建、队伍共育、发展共促等,不断推动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组织共建,凝聚生态治理红色力量。将基层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至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成立“沿江党建带”联盟,带动沿江条线单位和沿江岸线上3000多家企业联创联建,沿江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从38.7%提升至100%,为全市十大板块提标、百里岸线还绿、千企腾挪扩容、万顷良田保护“十百千万”工程的高效推进筑牢组织基础。联合省内无锡、南通、泰州等沿江地市水政部门,建立“沿江党建带·水韵江苏”护江党建联盟,搭建执法联动协作和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联合开展长江禁采禁捕、执法巡航等行动,累计举办观摩学习、技术培训、案件研讨、实战演练等联建活动20余场,形成沿江区域党建联盟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工作新局面。以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为契机,牵头发改、住建、保税区等条线和沿江板块,组建“张家港湾长江大保护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一线行动支部大联盟”,通过定目标、亮宣言、比成效,定期举办组织生活开放日活动,激发党员投身项目一线的热情,完成沿江拆违10万平方米、转移农户808户,创下了1个月增植绿化6800余株、8个月完成原本1年的土工格栅铺设工程等记录,在“江海交汇第一湾”建设的攻关夺隘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队伍共育,整合党群教育红色资源。发挥长江流域专业化交流平台作用,依托长江两新党建学院等资源,围绕“实境课堂”“案例研判”“圆桌沙龙”等8大模块,开设长江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发展、沿江历史文化等十余类课程,打造辐射长江沿线的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全年为沿江岸线各单位提供长江保护知识、党员实境教育、志愿文明实践等一站式培训服务。深入挖掘双山岛老圩村的红色文化,依托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完善革命传统教育、渡江战役精神、长江生态文明等系列课程。建设老圩红剧场,还原双山地下交通站历史场景,串联大伯墩湿地、海棠湾、香山、张家港湾等生态点位,形成开放式、沉浸式的长江大保护党性教育实境课堂。培育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文明引导、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场次。建设“党建桥·心港湾”船员党员服务阵地,吸纳150余名来自京、鲁、浙等7省市20余家航运公司中经常性往返张家港市的流动党员,构建“海事—船企—党员”三位一体管理链。建立党建指导员、党建联络员、辅导员和微型党课、开放党课的“三员两课”制度,通过船员到海事换位体验,党员与困难船员“结对帮扶”,定期评选模范党员、党员先锋船和评议海事政风等举措,激发船员党员的干事活力。目前。累计教育到港船员、党员6000余人次,开展水上应急抢险行动32次,相关船舶在全国各地发生的违章行为下降近40%。

  发展共促,点燃产业升级红色引擎。以党建搭台,锚定张家港市优势产业,串联沿江岸线产业链发展资源,发起成立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集群党建共同体,覆盖81家苏州市域内氢能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通过建强集群党委集力、打造创新矩阵集研、串联龙头示范集智等六项机制,出台鼓励氢能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配套投资单项最高可达1500万元补助的资金支持,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党建联建共建,将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氢能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经济优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驱动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调优沿江产业结构,累计关停低端低效企业386家,在全省率先整建制关停东沙化工园区,实现37家企业整体关停,平稳有序分流职工,腾出近3000亩建设用地,转型升级建设静脉科技产业园。聚焦长江生态文明发展,连续19年举办长江文化节,扛起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政治担当,通过构筑沿江城市联动对话的平台,打破地域隔阂。整合长江流域文化资源,开展长江文化高层论坛等标志性活动,辐射长江领域13个省(市、自治区),打造长江经济带上党员群众喜爱的文化盛会。

  (张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