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南京浦口:开展党员干部“全员大走访”
发布时间:2022-10-24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有电影看,能量血压,还有人做心理咨询,水务局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10月20日下午,浦口汤泉街道瓦殿村的邵志华老人拎着茶杯,和“老伙计”们相约来到村里的敬老便民服务中心。这个瓦殿老人的“新据点”,背后浓缩着浦口“全员大走访”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浦口区在贯彻落实“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部署的基础上,以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年贯穿为目标,创新开展“全员大走访,共建新浦口”专项行动,用“百姓心”走好群众路线,以“铁肩膀”扛起使命担当。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感情;用脚板丈量的道路越远,与老百姓的心就贴得越近。”江北新区管委会主任、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表示,通过“全员大走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现代化新浦口建设提供环境支撑。

  走得更近,用心倾听每一个诉求

  因为周末帮信访人卖了半天的菜,浦口区信访局局长刘玉戎今年有了个新头衔——“卖菜局长”。

  一直对拆迁安置方案不满的马某,上访已有十年,目前靠卖菜谋生。“全员大走访”开始后,刘玉戎主动接过这个“烫手山芋”,隔三差五去凡星菜场光顾他的生意,还带着马某重回老宅原址调研。

  4月底,刘玉戎又来买菜,但马某因为前一天卸货扭了脚,走路一瘸一拐。他干脆走进摊位帮忙,“你负责收钱,我来卖菜。”菜卖完了,刘玉戎又专门去了趟浦口的“张接骨”专科,配了膏药送给马某。几天后再去菜场,马某当场对刘玉戎承诺:不上访了,好好谈!

  “一把手”局长卖菜,这是浦口区“全员大走访”走出来的鲜活案例。

  今年初,浦口区委、区政府将“全员大走访”作为基层治理领域的制度创新,通过顶层设计立梁架柱,以专班组织、专题汇报、专项考核,推动走访从安全稳定向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延伸。从机关单位到街场园区,从国企平台到基层村社,从主要领导到普通员工,浦口区8146名党员干部直奔一线,按照“每月至少走访一次”的要求,全年常态化推进。

  老山林场绿之苑小区一期因为历史原因,用的一直是瓶装液化气。浦口区委宣传部部长谢山带队走访时,发现使用瓶装液化气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老年居民搬运钢瓶也极为不便,为此,林场党委将该问题列入林场2022年度民生大事,最终在多个部门的协同推进下圆满解决。

  肢体残障的张兴荣逢人就要夸浦口国资集团副总经理尹治宇。“大走访”开始后,尹治宇自掏腰包翻新了张兴荣家的院子地面,将地面抬高到与台阶齐平,方便张兴荣的轮椅能顺利进出。

  一个个暖心镜头,回应了民生关切,化解了“急难愁盼”,更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一项数据能管窥“全员大走访”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浦口区12345工单增幅比全市行政区板块平均水平低了23.32%。

  访得更全,用情办好每一件实事

  与全市统一开展的“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相比,浦口的“全员大走访”参与度更全、覆盖面更广、时间线更长,这既是基于特殊年份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长远发展的系统谋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浦口“1356”总体布局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大事要事多、基层诉求多、难点堵点多。浦口将“全员大走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延续,要求党员干部带着赤子之心下沉一线,在扶弱济困、惠民利企中厚植为民情怀、优化发展环境。

  地处江浦老城中心位置的同心路临时停车场,因为地块出让少了近200个泊位。实地走访后,浦口区城管局拿出一揽子方案,在附近路段开辟临时泊位的同时,深度挖掘闲置地块和“边角料”空间新建临时停车场,对沿街长期占用车位的“僵尸车”、非机动车加大整治力度。

  让群众能就近就便停车,浦口区城管局还将30条道路、68座停车场和85处共享车位的信息“搬”到微信公众号,具体位置、包月价格、申请方式一目了然。路不堵,车能停,周边居民的燃眉之急迎刃而解。

  梳理浦口的走访对象不难发现,除了传统的困难群体、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重点项目、科技人才、产业园区也成为重点关注的领域。尤其是疫情期间,助企纾困成为“大走访”的重中之重。

  浦口经开区的毅达大数据中心总投资14亿元,是省重点项目。疫情突如其来,工程进度“卡”在了用水用电上。浦口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葛华友在走访中得知企业的难处后,立即联系经开区,一根110千伏的外线很快进场,自来水也在6月中旬顺利开通。问题解决了,企业信心十足,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走访“沉底到边”,问题“动态清零”。浦口区明确“全员大走访”不走过场、不走形式、不走捷径的“三不”原则,按照走访、核实、研究、处置四个步骤,用好自办、交办、联办、月办、领办五种方式,并聚焦全流程制定了八项制度,以“3458”机制让走访更规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浦口区连走访时的对话都设计了文本,用百姓语言拉近距离,让走访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截至9月底,浦口党员干部已累计开展走访8.3万余次,来自2万多个走访对象的5270个问题,解决率超93%。

  连得更紧,用力破解每一道难题

  从今年起,一项新的险种——康复保,将为浦口困难群众提供二次救助。

  医保浦口分局的走访对象中,有部分家庭因为医疗费用较高,拉低了幸福指数。能不能在大病保险的基础上再托一把,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分局迅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夯实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实施补充救助相关工作要求,与中国人寿浦口支公司共同设计开发了康复保。这款新产品,保费与大病保险一致,每人每年50元,但起赔线从1.8万元降低至1万元,而且还提供一站式直接赔付服务。

  更重要的是,医保浦口分局还将从办公经费中节约出部分,为更多近年发生医疗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和大走访对象集中购买,真正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个性需求发现共性问题,依托单独案例惠及一个群体,“全员大走访”走出了“葡萄串效应”。结合浦口“全域综合改革突破年”要求,“大走访”与“百名干部破百题”“四拼四比”“每月一办”等专项行动有机衔接,对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未能解决的“疑难杂症”追根溯源,用创新举措让百姓共享改革红利。

  特种设备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浦口区委组织部在走访中发现,部分企业会因为忘记年检时间,而被“过检处罚”,企业除了要承担违规罚款,更重要的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能不能把检查工作前置,提前提醒企业检修,避免超期问题?

  在了解到区委组织部反馈的企业诉求后,浦口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对重点时段、极端天气、超期设备等进行常态化预警,并探索建立审慎包容、容错纠错机制。通过将刚性制度与柔性执法结合,新机制立足防范为主、警示前置,既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和行政成本,也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

  职能部门向前跨一步,企业群众感受暖一度。随着一批原创性“放管服”改革落地生效,浦口的干群关系、政企关系在“全员大走访”中愈发紧密。12345政务热线的满意度监测数据显示,浦口区上半年已经连续3个考评周期蝉联全市第一。

  “大走访既是对接群众需求的‘连心桥’,也是锤炼干部作风的‘磨刀石’。”浦口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区“三大行动”联合指挥部指挥长王礼文表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浦口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锚定“快真久好”的目标,切实将“大走访”推向纵深,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盛文虎 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