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前沿阵地,活跃的市场经济催生出大量新就业群体,现有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近万人,他们成为助力城市发展的“新”力量,同时也面临着党建基础弱、服务保障弱、作用发挥弱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吴江区在新就业群体中推进“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通过强化组织凝聚、做实关心关爱、推动参与治理,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组织凝“新” 锻强先锋
为了引导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近日,吴江区大力开展“学说做”活动,通过组织送辅导读物进站、送精品党课进门、送典型事迹进心“三送三进”活动、线上线下开展知识竞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推动他们立足岗位当先锋,服务发展有作为。“二十大报告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发挥工作优势,努力为城市建设出份力!”在吴江区与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共同举办的“学习二十大 助力一体化”联动主题党日直播活动上,外卖员张飞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凝聚新就业群体,离不开党建引领下的协同发力。吴江区建立健全两新工委牵头抓总、综合党委统筹指导、行业党委具体负责的工作体系,推动成员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各负其责,协同发力。在强化统筹上下功夫,成立由民政、人社、总工会等12个区级机关部门组成的综合党委,交通运输、外卖配送等行业党委,选配25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先后组建12个新就业群体党支部,确保党建工作统得起、管得住。在凝聚思想上做文章,依托各类平台,采取“班前一刻钟”“掌上微党课”等方式开展日常教育,以“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活动为抓手,引导新就业群体自觉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服务暖“新” 强化保障
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是普遍状态,普遍无固定休息场所,且面临较高的职业风险。为此,吴江区把每月的28日设为暖“新”服务日,针对新就业群体所需所求,开展系列送温暖、送关怀活动。
“我的孩子在老家,放假时希望能来参加社区的假日活动”“我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希望能有地方歇歇脚,也想获得健康方面的一些保障”……区委组织部联合相关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子女管护、健康服务等各类问题诉求120余条,确保关爱之举真正落到新就业群体心坎儿上。
如今,一张张“心愿清单”逐渐变为现实。吴江区运用“身边的海棠花”微信小程序,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机关办公场所、银行网点等场所资源,打造“海棠新享汇”服务阵地,提供饮水、热饭、充电、休息等基本服务,目前已开放328个点位。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就业群体日常活动分布情况,在一些商圈市场、产业园区新建改造近20个党群服务点,实现专属服务。此外,还着眼新就业群体长远发展,在12家新就业群体综合党委成员单位的基础上,将城管、教育、文体旅等6家单位纳入体系,扩大服务阵容,编制服务清单,涉及基本生活、学习培训、权益保障等5个领域20余项服务项目。
治理用“新” 共守家园
“恒业站前广场有一处下水道出来的全是油,给居民出行造成不便,要尽快清理一下!”送餐间隙,外卖员张广辉发现安全隐患,立马拍照,点开“海棠新发现”手机直报平台,定位上传。“上传后,问题工单会很快转到职能部门,看着城市一点点变美,我也很开心。”张广辉说。
吴江区注重吸纳优秀新就业群体加入“海棠先锋”队伍,运行“海棠新发现”手机直报平台,打造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文明交通等模块,建立“发现问题、快速处置、结果反馈、积分兑换”闭环管理机制,只要动动手指,新就业群体就能参与到城市治理和文明建设中来,获得的积分还能兑换洗发水、充电宝等生活物品。平台上线以来,新就业群体累计上传有效信息350余条,提供垃圾倾倒、违章停车、私拉电线等线索120余件。
先锋“微力量”融入治理“大循环”,如今,吴江区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到城市基层治理之中,正逐渐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传递者、守护者。
(吴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