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宿迁:筑牢小区治理“主心骨”
发布时间:2022-12-05   来源: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小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小区治,则社区稳;社区稳,则城市安。2021年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大力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创新开展“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系统集成红色物业、党员楼栋长、综合执法进小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实践经验,推动力量往小区走、资源向小区投、事情在小区办,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社区力量“小马拉大车”问题 加强政治引领

  >>>开展“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小区党支部每月牵头召开“三位一体”联席会议;市县组织部门常态化一竿到底开展“三问”

  走进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港雅典城小区,宣传栏中“微公开”板块引人注目,上面公示了5名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22名党员楼栋长、驻区民警等人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当小区居民遇到困难时,可随时寻求帮助或反馈意见。

  宿迁市城镇化率超过63%,以前党组织只覆盖到社区层面,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要求,社区党组织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捉襟见肘。为此,从2021年开始,该市探索开展“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此项工作推动党组织从社区向小区延伸,实现党的领导从‘最后一公里’向‘最后一米’拓展。”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赣江介绍。

  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755个小区,每个小区都成立了党支部,担负教育、管理、监督居住在小区的党员和组织,以及宣传、凝聚、服务小区居民的职责。旗帜扛起来、组织建起来、工作抓起来,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小区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平时管用、难时好用、急时顶用”的战斗堡垒作用。

  “每次核酸采样现场都能看到王书记忙前忙后,她好像永远都不觉得累,受她影响,我主动报名参加小区志愿服务,尽己所能为疫情防控作一点贡献。”宿城区项王社区海天翡翠城小区党员志愿者李旭说。

  李旭口中的“王书记”就是项王社区党委副书记、海天翡翠城小区党支部书记王雪梅。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她连续20多天奋战在疫线,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即使病倒了也依然坚持在小区志愿者群里更新防疫信息,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无数像王雪梅这样的小区党支部书记冲锋在前,带动党员昼夜坚守,扛起应尽之责,为有效抗击疫情提供了强大组织保障。

  宿迁市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解决小区党支部阵地问题。在小区出入口等处设置必要的服务导引图,让小区党支部亮党徽,充实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居民水平,放大党群微家“红磁场”效应。

  为更好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小区党支部书记一般由熟悉小区情况的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退休党员干部担任,注重把热心小区治理、群众威望较高、能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人选配为支部委员。全面推行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配1.5万名党员楼栋长,小区党支部每月牵头召开1次“三位一体”联席会议,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同会商会办群众反映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住建部门作为物业行业主管部门,主动放权,赋予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对物业招投标、信用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权、评判权,让“知情人打知情分”,并注重结果运用,及时将评价意见列入业绩信息、记入信用档案。沭阳县78个“街道自办物业”小区全部实现市场化运营,解决了困扰群众十多年的物业问题。住建部门在对物业公司评比年检时,听取小区党支部意见,有17家物业公司因服务不达标、群众不满意降级降档或退出市场。

  市县组织部门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检查,一竿到底开展“三问”:问居民,小区支部书记是谁,防止书记不下去,工作飘浮;问物业,物业费收缴有无变化,防止“三位一体”流于形式,小区管理“涛声依旧”;问小区支部书记,哪个部门单位主动服务小区意识强、效果好,分出等次,及时督办交办,防止“打和牌”。

  小区居民普遍反映,以前,小区里是“只见物业不见党”,有问题反映到物业,物业不给解决就只能“吃哑巴亏”;现在,小区物业经理不但亮明党员身份,而且也是小区党支部的成员,责任意识更强了,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了。

  聚焦小区治理“挂帅不出征”问题 注重统筹协调

  >>>设立“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组建联勤执法队;推行“支部吹哨、街社联动、部门报到”做法,建立联动执法机制

  电动车“飞线”充电一直是小区管理的顽疾之一,“飞线”长期裸露在外,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我们没有执法权,有时候也只能干着急。”宿城区金港花园小区物业负责人孙其生说。前不久,金港花园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公司与宿城区城管局联合开展“飞线”充电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入户宣传、集中清理等,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城管、住建、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工作重点多集中在街面、工地、商圈,鲜有深入小区。小区里的各类组织没有执法权,又无法有效调度各执法部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小区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执法力量的有效介入是必然之举。

  宿迁市围绕小区党支部“引领、协调、服务”的功能定位,强化统筹协调,“引领”而不“越位”,“服务”而不“包办”,在强化小区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的同时,充分激发其他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活力,推动各类治理主体强化各美其美的自觉,实现美美与共。

  坚持条块结合,整合城管、公安、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等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工作力量,依托小区党支部设立“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组建联勤执法队,每个工作站负责8个左右小区的执法工作,每月对所辖小区至少开展2次联合巡查执法行动,突破不同部门之间的藩篱,推动执法力量下沉,使得综合执法实体化、常态化,为化解小区久治不愈的综合性治理顽疾开辟了便捷的路径。

  同时,推行“支部吹哨、街社联动、部门报到”做法,推动由自上而下行政动员工作机制向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转变。根据群众反映问题的复杂程度,建立联动执法机制,推行“70%服务+20%管理+10%执法”的“721”工作法,由小区、街道社区、综合执法部门逐级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小区党支部具有统筹调度、协调各方的组织优势,成为区域治理资源的“整合者”、小区各方利益的“仲裁者”和小区内部运行的“监督者”。

  前不久,泗洪县富园名都小区居民反映,小区门口一家餐饮店存在占道经营行为,影响群众出行,造成环境污染。小区党支部书记张前第一时间与店主进行协商,但该商户拒不整改。对此,小区党支部联合县城管局启动三次告知制度,向该商户下达告知书,进一步进行教育劝导。在劝导效果不佳的情况下,社区党委书记、城管局驻点执法人员共同对该商户再次下达告知书,经过上门劝说和2次书面告知,商家逐步认识到自身违法行为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针对小区治理信息化集成度不高等情况,宿迁市充分整合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单位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集成化管理服务平台。以县(区)或街道为单位,开发服务居民的APP软件,设置“一键找书记”“一键找物业”“一键反馈问题”等功能,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

  疫情防控期间,小区管理秩序井然,法理情理道理有效融合。执法部门常到小区“指点指点”,群众就不会在背后“指指点点”。目前,全市小区居民物业费缴纳率提高20%、“12345”热线投诉率下降35%。一升一降中,体现的是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回应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小区居民“各扫门前雪”问题 优化公共服务

  >>>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双报到”;广泛开展“双结双联”活动;创新“党员+”志愿服务形式,动员党员律师、医生、教师等人带头参与

  家住宿城区家天下小区的在职党员韩非是市公安局健康管理中心的主治医师,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开展以来,他主动到小区党支部报到,发挥专长优势,定期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诊疗,和很多居民都成了好朋友。下班后还能为邻居做点事,韩非觉得特别有意义。

  宿迁市充分发动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党员骨干参与,扎实开展暖心走访行动,面对面掌握民情民意,建立最新的小区大数据库,从“糊涂账”到“情况明”,有效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引导在职党员“双报到”,把在职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的储备力量,既充实小区党支部为民服务资源库,又为在职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提供平台,“工作在单位、生活在小区、奉献双岗位”逐步成为在职党员的日常。

  3月31日晚11点30分,宿迁市发布了中心城区将实施静态管理的通告,兴鸿一品小区党支部书记韩胜春随即在小区微信群发布了志愿者招募公告。仅22分钟,50名在职党员“揭榜挂帅”,报名满额,其中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就有7人。静态管理期间,市、区“双结双联”机关党组织和小区党支部实现结对全覆盖,2.8万名机关干部职工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帮助解决物资紧缺等问题15万件。

  “我们在小区走访中发现一些楼栋外墙墙皮脱落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及时协调资金20余万元,对小区单元外墙、楼道和车库进行升级改造,小区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宿豫区妇联工作人员高洁雨说。

  以前,沭阳县盛源华庭小区有很多路灯都是坏的,夜间出行很不方便,天一黑居民都不敢下楼。该小区的结对单位沭阳县城管局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开展“点亮一盏灯,温暖群众心”活动,联合小区党支部发动在职党员现场排查,制定路灯维修方案,将小区内损坏路灯全部维修到位。

  这样的结对共建覆盖了宿迁市所有小区。宿迁市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小区党支部广泛开展组织结对、党群结亲、联手共建、联动服务的“双结双联”活动,结成共建对子,做好资源清单、需求清单的匹配供给。小区党支部结合实际,每年从中排定10个群众反映强烈、推进难度较大的项目,作为小区党支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推动驻区单位与邻近小区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推行“菜单式”“上门式”“点单式”服务,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关爱帮扶、便民服务等事项。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依托小区党建阵地,采取提前预告、支部搭台的方式,以小区党支部为落实主渠道,项目化、常态化开展服务,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

  组织发动28个民生部门和执法单位,常抓不懈开展“把支部建进小区”十大行动,如住建部门牵头“红色物业”示范引领行动、民政部门牵头组团式民生服务行动、文化部门牵头文化润民行动等。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既督促部门单位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又加大统筹调度,做到有序进、进有序,防止扎堆撞车。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落实情况作为党建考核、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已创成市级示范点100个、县级示范点200个。

  同时,按照“按需引进,对需服务”的原则,鼓励并支持小区党支部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法律援助、居家养老、爱心助学等专业服务,打造一批小区品牌服务项目。加大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把资金用到发展上、用到公益事业上、用到群众认可的事情上,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创新“党员+”志愿服务形式,广泛动员小区内党员律师、党员医生、党员教师等有一技之长的人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引领带动更多居民服务奉献在小区。

  经开区隆源水晶城小区党支部在小区里开设了“热心调解室”,吸纳小区德高望重、亲和力强的“五老”人员、热心志愿者等“调解达人”,开展调解服务。针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案件,区法庭还会有挂钩法官给予指导。“邻里之间小擦小碰在所难免,只要大家坐下来,把话说清、把事理顺,也就好了。”调解员高行文刚刚完成了一起邻里纠纷调解。自去年6月“热心调解室”开放以来,共调解各类案件26件,让邻里间多了一分友善互助,少了一分吵闹不睦。

  “小区党支部的工作对象看起来是一个个人,实际上背后是一颗颗心。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转化为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树立党组织形象威信的过程,真正以党建引领全局、凝聚民心。”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飞说。

  (宿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