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常熟:打造“锦绣江南鱼米乡”苏南示范
发布时间:2025-07-24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高标准池塘泛着粼粼波光,技术员正指导农户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冷链物流中心装卸区,发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整齐列队,不远处“海棠铺子”直播间传来阵阵带货的吆喝声;白墙黛瓦的农宅旁,网格议事会的热烈讨论与儿童嬉戏的笑声交织成趣……每一处景致,都是常熟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常熟市坚持片区化、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理念,深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人才引育、产业发展、治理创新等全面发力,先后承担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等全国试点,“组织兴”助推“乡村兴”,不断擦亮锦绣江南鱼米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底色。

内育外引,让人才活水“涌流乡野”

“发挥自主更新理事会自治作用是关键”“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规划蓝图”……在以镇中村自主更新为主题的“书记思享派”研讨会现场,村书记、后备力量等围坐一堂、集思广益,互学互促的氛围越来越浓。

“领头雁”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色。今年以来,常熟市大力实施“强基赋能”工程,将村(社区)书记队伍教育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以五年为周期,构建起“育树期—造林期—参天期”递进培育体系。通过开展覆盖书记和后备力量的系列培训班,举办“书记讲给书记听”交流分享、旁听职务犯罪庭审、案例研讨、调研攻坚、实践历练等活动,全面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充电提能的同时,深化“定制新农干”,开展涉农大学生定向培养计划,做大做强后备力量“蓄水池”。

“泥里有气泡,底部溶氧不够,得调增氧机……”在常福街道中泾村的一处养殖基地,“新农人”陶胜正手把手传授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巧。这位返乡创业青年通过提供虾苗、技术培训和回购服务,与全国各地农户共建23000亩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直接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产增收,成为科技兴农的“新”力量。

农村的未来,在于青年。常熟市制定“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新农商”“新农干”等5支队伍进行精准培训、精准扶持、精准服务。创新推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项目创投大赛,通过百万奖补资金撬动,推动一批“新农人”重点项目精准落地,引领带动更多青年人才回村创新创业。

抱团发展,让共富图景“连片成势”

“过去秸秆处理是赔本的难题,现在和周边村组团搞循环农业,机器一响,废料成金!”董浜镇陆市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晓斌指着正在运转的秸秆集中处理中心笑道。在这个董浜镇市级示范带重点项目的现场,秸秆经过机械化处理,转化为柔软的饲料,等待运往智林村湖羊养殖基地。这一村村抱团的实践,正是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集中连片示范带建设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常熟市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以强带弱、强强联合,将全域划分为62条集中连片示范带,围绕组织协同、产业协同、工作协同、机制协同4个方面,“一带一策”明确农业特色产业、农文旅融合等发展路径。同时紧抓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契机,通过镇村联动、村村抱团、村企联建,实施农特产品加工、闲置资产更新改造、智慧农场建设等30个抱团项目,让各美其美的“点上盆景”成为美美与共的“全域风景”。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经开区(碧溪街道)的连片大棚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手脚麻利地将新鲜采摘的果蔬送上“海棠铺子”振兴直通车。一小时后,这批果蔬就出现在了城市社区的惠老集市,被居民一抢而空。穿梭于城乡之间的直通车,既让老百姓享受新鲜实惠,又帮助农户稳定销路,实现“田间直达餐桌”的双赢。

针对农业发展“小、散、弱”情况,常熟市创新打造“海棠铺子”惠农惠民平台,构建“组织化+市场化”模式,不仅整合示范带内农特产品资源,还提供全链条助销服务,通过统一包装设计、质量检测、品牌推广,让分散的产品穿上“统一制服”闯市场,先后帮助15个产品注册商标,带动1600余户农户增收,撬动消费超8000万元,实现“提篮小卖”到“品牌强农”的华丽转变。

精网微格,让和美乡村“幸福满格”

伴着晨光,虞山街道洩水村网格员吴荷珍已叩响独居老人的家门,嘘寒问暖,细查水电气安全;午后时分,尚湖镇机关干部来到新鑫村联系网格的“社情民意联系日”现场,面对面接待群众,邻里因农宅翻建产生的“疙瘩”悄然化解;暮色初临,辛庄镇张家桥村的无人机传回实时画面,这位“空中网格员”精准识别一处河道油污并调度网格员火速处置……这都是常熟市“一网统管、以网聚人、全网智治”治理图景的日常缩影。

面对基层“网格过大、任务超载”问题,常熟市推深做实“精网微格”工程,对网格覆盖户数进行调整优化,科学划分网格6626个,选优配强网格队伍,2500余名村(社区)干部下沉担任专职网格员,3万余名村民小组长、老党员等治理骨干担任兼职网格员。同时,推行网格“四有四标准”标准化建设,细化网格员工作清单,通过“月例会、周走访、日联络”等机制,健全涵盖重点人、重点物、重点事的“民情地图”,进一步筑牢精细治理底座。

“资源不足,人手不够”如何解?常熟市以“干部下沉、数字赋能”为抓手,打出“组合拳”——建立市领导包村、镇(街道)领导联网、警务力量进网等3项制度,实现干部下沉全覆盖;排摸重点村居和薄弱网格,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遴选101名专业人员组成一线“助理”队伍,下沉协助化解难题、提优服务、育强骨干“三件事”,累计开展政法、医疗、调解等6个领域的专业服务120余场次。

积极探索数字赋能路径,常熟市开发“先锋领治”平台,4.3万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通过小程序“接单”网格巡查、环境提升等治理项目2.5万余个。试点打造渣土车管控、AI监控、烟感报警等应用场景。“通过工单趋势分析、物联网监测系统等技术,我们对频发性、重难点问题实行分级预警管理,一般事项部门协同处置,复杂事项领导提级办理,处置效率提升了20%。”辛庄镇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负责人陈亚波介绍。 

(常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