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玄武区红山公园社区党委书记宫琛,一早就来到红山森林动物园北门。此时,来自栖霞区的综合执法人员和鼓楼区的交警也已就位,三方力量各司其职,协同守护这个横跨三区的“流量网红”。
从过去的乱象丛生,到现在的秩序井然,红山森林动物园之变,是玄武边界区域联动共治的鲜活案例。今年以来,玄武区将“跨区域治理难题组团攻坚”作为区委书记项目,结合南京市“双结对、双促进”工作,以区域化党建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空间壁垒、推动共建共享,通过跨属地合作、跨部门联动、跨层级协调,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街道社区、区级部门、市级机关、院校企业同向而行,一个没有围墙的“攻坚联合体”,牵引各方力量在一线集结,构建“1+1>2”的党建格局。
街巷治理组团出击,产业转型链接资源,民生服务扩大供给……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玄武区挺起“党建主心骨”,在优势互补中寻求“红色公约数”,为“强富美高”新玄武现代化实践贡献组织力量。
从“单兵作战”到“破界整装”
地处南京主城的玄武区,与鼓楼、秦淮、栖霞、江宁四个板块交界,占据全域面积近一半的紫金山和玄武湖,又均属于市级管辖。毗邻地区的治理,不仅与周边群众的工作生活休戚相关,更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直面边界交错、权属复杂、职责模糊等现实,如何通过党建撬动资源,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出了苜蓿园地铁站,就是钟山风景区主入口陵园路。短短数百米距离,曾经停放着上千辆出租给进山游客的电动车。这些非法经营的车辆,不仅占用了中山门大街的人行道,导致道路交通拥堵不堪,更影响了景区的形象,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屡有发生。这个片区涉及玄武区孝陵卫街道、秦淮区月牙湖街道和中山陵园管理局,乱象整治,必须协同发力。
今年,三家单位建立联席机制,交警一大队、市场监管局协同参与,每天早8点到晚9点定人定岗管理。中山陵园管理局统一投放了800辆共享电动车,用“正规军”挤压“杂牌军”的生存空间。孝陵卫街道在人行道加装了200米的隔离栏,让违规车辆“无处安放”。职能部门约谈部分租赁经营人员,10次联合执法清拖了100多台非法车辆,各方志愿者也不间断向游客宣传违规租车的危害。经过近半年的集中整治,苜蓿园地铁站周边的违规租车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从“散装”走向“整装”,党建引领下的跨区域治理,摆脱了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状态,真正打破了属地壁垒和层级限制,实现治理力量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动。
8月15日,随着玄武湖街道朝阳山路两侧的路灯安装完毕,困扰紫金朝阳府小区居民近10年的“回家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因为年久失修,朝阳山路过去坑坑洼洼,能亮的路灯只剩两三盏,灯杆也是东倒西歪,违停的车辆占据了大幅路面,每次会车都是对业主车技的考验。而这条路一半在栖霞,一半在玄武,整治如何实施?管养谁来负责?都需要两区坐下来商量。
多轮磋商之后,施工单位在7月份进场,栖霞区尧化街道为保障施工进度,在入口处加装护栏,避免大型车辆进入影响工程。双方还围绕后续的管理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目前,朝阳山路已启动市政道路移交程序,未来道路的维修、路灯的用电、沿线的绿化都有人管了。
让“资源孤岛”成“共建堡垒”
城市发展的进程,伴随着行政区划变迁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给基层治理遗留下不少错综纷繁的历史问题。玄武区以区域共性问题为导向,找准利益平衡点,选好诉求切入口,以“先解决问题再说”的姿态,让属地居民、企业商户感受到党组织的温度。
上世纪90年代,红山街道北苑社区从栖霞划入玄武。小区内中心路两侧的46家商铺,产权至今仍属于栖霞区国资旗下的迈燕公司。今年,北苑社区启动出新,沿街商户要不要改?怎么改?玄武区一家说了不算。
依托“双结对、双促进”机制,由南京市审计局牵头,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和产权单位联合走访调研,初步拟定了整治方案。红山街道将联合栖霞区商务局对道路、外墙、店招开展系统设计;北苑社区与百子物业共建“骑手友好社区”,成立“街管家”自治团队;玄武区城管、商务、科技、生态等部门也将导入资源,既留住“网红街”的烟火气,又擦亮老街巷的新颜值。北苑社区党委书记吴小燕畅想未来:“别人都在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我们这,5分钟就能满足基本需求。”
街道社区,既是治理的“最小细胞”,也是资源的“孤岛洼地”。人手紧缺、资金有限、执法无权的瓶颈,让基层经常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但同时,主城区又有大单位、大企业和高校院所云集的“先天优势”,守着富矿不能没饭吃,玄武区依托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释放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效能,不拘一格拓展基层治理“朋友圈”。
以新街口街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党建联席会为例,通过系统搭建“新企荟”“新企服”“新企链”“新企治”四大平台,街道整合政企力量,探索中心城区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和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稠州银行南京分行拿出办公空间,把营业厅变成企业互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成果展示的“红色阵地”;恒丰银行认领了香铺营社区的民生项目,一年多来已接连办了3场红庙庙会;中国邮政玄武分公司与新街口街道共建“丹凤邮家·红色客厅”,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一个个共建共享的项目,凸显出街道从“行政末梢”到“治理枢纽”的职能转变。
变“闭门造车”为“循链出圈”
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钥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当前的玄武,正处于改革攻坚、转型突破的关键期,实现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尤其需要把党建链嵌入产业链,立足1+2+2现代化都市型产业体系,聚焦数据要素、大模型、绿色低碳、跨境电商等新兴赛道,构建上下游高效贯通、大中小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圈”。
在江苏国际数据港,落户半年的省数交所,已经成为全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载体。省级平台的进驻,得益于玄武的超前布局。从2023年开始,玄武持续深耕数据要素赛道,以国机数科、中节能大数据为代表的央企总部,以科大讯飞、小度科技为代表的民营龙头,以金拱门数科、达索系统为代表的外资企业相继进驻,千余家相关企业共同涵养“数据气候”,合力破解“流不动、供不出、用不好”的问题。
近日举行的数据价值化创新发展大会上,数据交易产业生态培育“百千万”计划全面启动,玄武区将依托江苏省数据交易所的集聚效应,锚定“百企汇聚,千亿产值,万数融通”的3年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据产业集聚区。
高能级的平台如同海上灯塔,引领产业发展要素集聚。玄武区循链而上,通过基层党建的“公转”带动各领域、各行业的“自转”,打通省市机关单位资源下沉通道,放大高校院所及央国企外溢效应,把力量汇聚到经济主战场。
仅用一年多时间,位于红山新城的江苏中亚中心,就从全省对接中亚五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资源和需求的枢纽,升级为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这个由玄武与省属国企苏豪控股共建的国家战略“桥头堡”,将围绕贸易合作、文化交流、宣传展示等核心功能,推动双边经贸往来,为两地企业提供市场开拓、金融投资等服务。
从“苏”字头晋升“中”字头,江苏中亚中心依托苏豪控股的产业资源,成为玄武跨境电商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雁”。通过自建独立站群模式,自主研发苏豪通系统,江苏中亚中心聚焦跨境出口B2B生态培育,整合边境仓、海外仓、海外团队资源,同步联动省国际货运班列公司,为传统贸易企业开展中亚业务保驾护航。
文旅消费是玄武的地标产业,对GDP贡献比重近20%。但同时,尽管辖区热门景点、文博场馆云集,多数资源却“在地不在手”。玄武以党建破题,向组织借力,于今年4月成立玄武区文旅产业联盟党委,搭建政企对话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
用“红色纽带”串联文旅资源,玄武早有探索。围绕“一山一湖一中心”,玄武区先后成立环玄武湖文化旅游区党建联席会、紫南文旅产业党建联席会、“长江荟”党建联席会,搭建区域化党建服务平台。成员单位推倒围墙、打开大门,共商“金点子”、共谋“新路子”,串联“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链条,合力将文旅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跨区域治理,组团式攻坚,既是基层党建的时代命题,也是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玄武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该区将通过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结对网格,聚焦“跨区域、小切口”的攻坚项目,坚持“组团式、协同化”的推进机制,健全“项目化、常态化”的评价体系,打造资源整合强引擎,激发联动共建新势能,持续推动玄武高质量发展向上跃升。
(盛文虎 玄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