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送餐高峰期过后,我都会来这儿热饭、休息,站点旁边还有换电柜,非常方便。”9月14日中午,刚跑完单的王林来到南通市崇川区狼山服务站点歇脚,对这里赞不绝口。60平方米的驿站内,空调、冰箱、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一应俱全,这也是全市642个新就业群体基层服务站点的生动缩影。
南通市现有12.3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覆盖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多个行业。今年以来,南通市持续聚焦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便利、生活服务、劳动权益等方面需求,整合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青年之家、妇女微家、商务楼宇、物流园区等各类阵地资源,深化关爱服务,扎实推进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三餐难热、酷暑严寒、充电无门等小哥们“奔波路上的困扰”已逐渐成为过去。
暖“新”地图,指尖轻触一键达
“送餐路上最怕说来就来的暴风雨,现在好了,打开暖‘新’地图一下子就能找到最近的驿站,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地方避雨了。”在中央商务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饿了么“小哥”李梦杰满脸欣喜。
“我们街道地处主城区,商务楼宇众多、餐饮门店集中,常态活跃的快递员、外卖骑手不下百人,小哥们扎堆等单,休息难、避雨难是常见问题。”崇川区文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这些痛点,市、区组织部门、社会工作部门、总工会等部门上下贯通、密切配合,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力推进主城区162个基层服务站点全覆盖“触云上网”,小哥们扫码进入、无碍浏览,楼宇间、商圈里、街角处等身边站点一键搜索、导航直达,真正让暖“新”服务触手可及,让路上的“家”无处不在。
“蜂巢”焕新,贴心服务大升级
“我和爱人都是外卖骑手,夏天订单多,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公益暑托班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外卖骑手刘女士感叹。今年暑期,南通市海门区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等公益力量,依托3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灵活开设基层站点托管班,设置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一体的精巧课程,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问题,更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期。
“我们将矛盾调处中心、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系人和友好商圈、爱心商家地址等信息集中在驿站宣传栏,力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南通鼓励各地以用户思维打造枢纽型服务站点,在满足新就业群体热餐饮水、学习交流、休憩避雨、充电上网、常用药品等五大便捷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供法律咨询、健康关爱、心理疏导、子女托育等集成式、一站式综合服务。
双向奔赴,“新”治力量在行动
“我不能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海安外卖小哥严小兵回忆,取餐路上,突然发现河中有人呼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救人!历经惊心动魄的数分钟,严小兵成功将落水者救起,他也成为了广大新就业群体学习的身边榜样。
“我们希望以基层服务站点为情感纽带,把服务做进去,把作用带出来,更好发挥新就业群体熟悉人情地情、联系千家万户的优势,让‘小站点’发挥‘大作用’。”南通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到安全隐患排查、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去,成为基层治理的“信息员”、城市安全的“守护员”。截至目前,全市先后组建“安全隐患观察员”“志愿骑士团”等志愿服务队180余支,621名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累计帮助收集社情民意3300多条、上报突发事件174件。
如今,在南通的街头巷尾,一座座焕新升级的“江海小蜜蜂”驿站时刻传递着温暖与尊重,一个个穿梭街巷的“城市奔跑者”业已成为助力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新就业群体和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美丽画卷正在江海大地徐徐铺展。
(郝佳鹏 崔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