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宜兴:“三个聚焦”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宜兴市坚持把抓好党员教育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在推动全员培训、强化全面保障、实现全面提升等方面持续用力,推动形成多要素融合、多环节贯通、多主体协同的培训体系,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聚焦“全面覆盖”,分层分类推动应训尽训

注重系统布局,宜兴锚定“5年实现全体党员轮训”目标,全面起底供需现状、精准测算任务总量,按年度制定《培训计划》,2025年排定市级层面班次53个、镇(街道)培训班次264个,并根据培训开展情况进行动态更新,确保按期实现“人人皆学”。

优化培训格局,宜兴打造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镇(街道)党(成)校为“分教区”、现场教学点位为主体的“1+18+N”阵地矩阵,实施基层党建阵地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构建“15分钟党群服务圈”,推动党员“处处可学”。

为健全“市级示范培训、基层兜底培训”工作体系,宜兴建立“班次申报—课程审核—定期调度”机制,确保抓实党组织书记“关键少数”,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绝大多数”。今年以来,各级班次培训党员干部超1.3万人,全市310名村(社区)、308名市级机关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走进县级以上党校参加培训,各基层党组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等形式,集中培训党员8万余人次。

聚焦“全面保障”,从严从实推动促学增效

强化师资保障引学,宜兴坚持“自主培养、外部招引”相结合,健全师资力量“送出去学、岗位上练、课堂中讲”一体化提优体系,结合集体备课、交流授课、集中攻关、课程共建,推出更多优质课程,不断提升师资综合素养和课程质量。系统梳理长三角“一地六县”党员教育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名师名课资源,针对性建设3类数据库,覆盖现场教学示范点49处、名师18人,结合发挥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宜兴研究院等高校驻地优势,2025年上半年邀请专家学者开展“陶都大讲堂”专题辅导3期。

优化课程供给深学,宜兴建立“1+N”课程清单,即以学思想为主题主线,设置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提升等N个学习板块,同步打造以智慧党建平台、“宜兴党建”电视专栏、“宜兴先锋”公众号、远程教育站点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信息化平台,年均发布高质量视频课件30余部。同时,依托“一米讲堂”特色党课品牌,连续开发短而精、小而美的精品党课20余门,广泛组织送党课进企业、优秀党课展播等活动,推动优质课程直达基层一线。

丰富培训形式促学,宜兴将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30余个主学习点位串珠成链,开发“铁军之旅”“初心之旅”等研学路线15条,开展研学活动4300余场,吸引50万余人次党员群众打卡。丁蜀镇创新实施党员教育培训“琢砂计划”,系统规划理论强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强镇、文旅陶都五大教学单元,开设“东坡讲堂”“东坡夜读”系列课程,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100余场,覆盖党员4000余人次。和桥镇灵活用好“鹅洲讲堂”“板凳课堂”等学习平台,组织“青和力”领学小组、“鹅洲青年说”等队伍,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开展各类一线宣讲活动100余场,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宜城街道结合不同领域党员特点,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采取专题教学、经验分享、实境研学等多元形式,靶向提升教育培训实效。

聚焦“全面提升”,有力有序推动学用转化

先锋行动解锁善治密码,宜兴把课堂搬到为民办事的现场,引领党员主动站好“党员先锋岗”、认领“党员责任区”,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00余条,合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300余个,并用好“双队伍三报到四服务”工作机制,发挥“支部领航 红网微治”基层治理服务团等牵引作用,上半年开展政策宣传、公益讲座、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特色服务380余次,惠及居民群众超4万人次。

先锋动能激发振兴活力,宜兴把学习“身边榜样”先进事迹作为党员践学“必修课”,通过邀请江苏“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讲党课、展播先进事迹等,激发党员助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组建“党建领航夺旗争先”乡村振兴服务团,开展“红色直播间乡村振兴行”活动,建立“红色直播间”12个,助销农产品660万元。

先锋力量护航产业发展,为发挥机关领域党员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宜兴连续举办“陶都先锋·书记说”“强作风担使命建新功”等专题学习交流活动,引导红色管家团、先锋服务队靠前服务,组织实施27个机关服务项目,举办政企座谈会、先锋直通车、政策直播间等活动60余场。 

(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