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弟妹的药有没有按时吃呀,有啥难处及时和我们说。”泗洪县临淮镇洪胜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江口中的“老李”一家,是他的包保对象,老李爱人患有精神障碍,刘江坚持每周上门,主动了解生活需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这是泗洪县开展干部下沉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深化党群干群联系,今年,泗洪县全面实施“干部下沉 知情解难”基层治理提效行动,全县各级干部3800余名,常态下沉到800多个网格,入户听诉求、一线解难题,通过健全“沉—知—解—评”全链条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党员干部察民情、解民忧的能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统一“沉”的标准,明确下沉要求。规定“四必到四必访”具体要求,严明下沉频次、对象和动作,将走访对象精准划分为一般户、边缘户、重点关注户,详实记录走访情况与群众诉求,做到身到心到、情到意到。截至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摸排走访,分类确立重点户1976户、边缘户4213户,实现下沉有方向、走访有重点。
规范“知”的路径,拓宽知情网络。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指导下,各乡镇有序建立“镇领导包片—机关干部蹲点—村组干部驻格”的组织架构,采取“常态+动态”下沉模式,依托“民生直通车 党群面对面”等线下活动,构建“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的立体知情网络,累计收集民情信息6000余条,确保社情民意“捞得上来、收得全面”。
强化“解”的链条,优化处置流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建立问题分层处置机制,村组干部可立即办的,“立行立改”;需镇级力量的,启动“村居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复杂问题及时上报县级并做好解释跟踪。通过周汇总、月研判、季调度,推动问题分级分责,形成诉求解决“闭环回路”。截至目前,累计解决群众诉求3100余个,形成“干部沉下去 民心聚起来”的良好局面。
畅通“评”的渠道,健全反馈体系。“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口碑最重要。”“干部下沉 知情解难”行动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问题处置全过程反馈机制,处理结果通过公示、座谈等多种形式向反映群众“说清楚”“讲明白”,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泗洪县“干部下沉 知情解难”行动,将心贴心、面对面的主动服务转化为深化沟通、破解难题的“信任桥梁”,将短期的“走访活动”升级为长效的“联系机制”,显著增强干群互信,走出一条“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服务温暖人心”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冯雪强 胡岩 周琦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