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丰县:红色动能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28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在丰县师寨镇魏堂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张大爷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几年最让人舒心的就是搬进了新农村社区!”他笑着说,环境干净整洁,晚饭后散散步,或者去广场跟大伙儿跳跳舞,心里特别敞亮。更让他感到便利的是,新村部就在家门口,办理社保、开具证明抬腿就到。而最贴心的还要数老年食堂:“我们年纪大了,自己开火不方便。现在有镇里村里补贴,一天花几块钱就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这日子过得真踏实!”

张大爷的幸福感,正是丰县近年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当地始终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党建工作为“红色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目标,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增收、齐抓共治”的发展新格局。

在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方面,丰县打出系列组合拳。104名驻村第一书记全职在村,领办村级“实事项目”100余件,成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创新推出的“金融村官”制度,通过《丰县金融村官“1234”工作法》为乡村注入金融活水,去年以来推动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6.99亿元。同时,专门设立“村集体经济专干”岗位,让100余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干部发挥专长;还动态储备了1000余名后备人才,通过跟岗锻炼、实地调研等方式持续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丰县巧妙地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在各地开花结果:高效农业种植园里,阳光玫瑰葡萄、四季梨、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千余名群众人均年增收900元,创造700余个就业岗位,助力15个村集体年收益突破20万元。师寨镇小韩村的羊肚菌“棚下经济”、贾庄村350亩设施农业基地等特色项目,与大型粮食烘干中心、2万吨集储设施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振兴链。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丰县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27家职能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难点问题。针对重点村(社区),采取“一村一策”进行整顿转化。在环境整治方面,“镇—村—组”三级保洁联动机制成效显著,农村坑塘、沟渠得到全面修复,农业废弃物处理机制同步建立。这些努力结出硕果:2024年师寨镇成功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镇,魏堂村、张后屯村等获评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组织建设到产业发展,从环境整治到服务优化,丰县正以扎实的举措,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绘就一幅宜居宜业的生动画卷。这里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就能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贾可 张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