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条文因时而新,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未改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近日,在江苏省靖江市村级农家党校,市委党校教师孙婷婷以“走进党章 品读党章”为题,讲授了一堂发人深省的党课。
今年以来,靖江市严格落实“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工作机制,创新打造“学无止靖 锋耀马洲”党员基本培训品牌,聚焦整合资源、灵活形式、完善阵地等多维发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强党性、提能力、当先锋,推动实现党员教育培训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由单向输出升级为多元互动、由课堂讲授延伸至实践一线。
织密培训网络——
培训触角到末梢
“每次举办培训班,最头疼的就是挑选课程。”这是不少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心声。为避免培训课程“上下一般粗”“一锅煮”等问题,靖江市围绕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员实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累计收集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实践导向等方面意见建议180余条,形成动态更新的党员学习需求清单。
真实需求找准了,才能精准供给。在前期调研基础上,靖江市全面整合优质资源,从领导干部、党校老师、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中遴选58名优秀讲师,定制开发涵盖政治理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的精品党课,精心打磨243个可感可学的本地先锋模范事迹,分别构建培训师资、精品党课、先进典型等教学资源库,让党员教育培训更对味、更解渴。
聚焦破解基层党员培训力量不足、覆盖率低、方式单一等问题,靖江市坚持力量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倾斜,依托13家镇街党校和农家党校,创新推行“党员身边的党校”服务活动,选派12名市级党校骨干教师挂钩联系属地,引导146名镇街党校讲师进基层授课,织密“市级党校示范引领+镇街党校承训兜底+基层讲师一线送学”的联动培训体系,实现全市3万余名党员应训尽训、不落一人。
打造实境课堂——
党性教育活起来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靖江市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迎来20多名返乡流动党员,大家边走边看、边听边学,在行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与这些老物件跨越时空对话,让我对渡江战役历史有了新的感悟,对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倾情回报桑梓有了更深思考。”流动党员封林芳感慨。
像这样的阵地,靖江市级层面共有15个。着眼优化党员教育培训载体,靖江市深挖现有阵地特色内涵,围绕红色种子、奋斗历程等专题打造6条研学路线,推行一处阵地、一个主题、一场解说、一堂党课、一次体验的教育模式,让党员在移步换景中学党史、悟初心、强信念。路线发布以来,累计吸引1.2万余名党员参观学习。
与此同时,靖江市还将课堂延伸至高质量发展最前沿,把真实发展场景转化为生动鲜活教材,围绕跨江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完善第二过江通道、长江文化客厅等24个“看得见发展、听得见声音、触得到温度”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党员在亲身经历中感知时代脉搏、强化责任担当,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的认知跃迁。
推出党员项目——
先锋作用见真章
江苏三江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厂党支部书记盛萍在参加西来镇党员培训时,围绕非公企业党员作用发挥,认领党员项目。培训一结束,她就号召支部党员共同将项目付诸行动,积极构建“党员+市场、党员+研发、党员+智造”赋能机制,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盛萍的行动只是党员学用转化的一个缩影。靖江市将实践引导贯穿党员轮训班始终,组织广大党员围绕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技术攻关等多个领域,认领党员项目9520个。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见效,群众对党员教育培训的感知力更强、点赞也更多了。
为进一步推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靖江市积极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在经济、产业、项目等一线,统筹设立40余个攻坚支部,立项实施520余个镇村书记项目,着力破解重大项目推进、信访矛盾化解、营商环境优化等急难险重任务。全面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划区定责等活动,年内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助老扶弱等各类志愿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协调解决道路破损、路灯缺失、停车难等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潘家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