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的绿色食品产业链今年目标产值突破1000亿元,请问这项工作是哪位领导分管的?现在进展如何?他做的哪些工作让你印象最为深刻?”近日,江苏宿迁市委组织部调研组在市农业农村局调研时问道。
为精准识别干部工作表现,近年来,宿迁市组建专题调研组,到全市各单位开展工作实绩专题调研,坚持考人、考事相结合,以“事”为中心、找干事之人,以“干多少事”为依据、用干成事之人,引导广大干部集中精力干事创业。
按事索人
干多干少一表清
“以往了解干部时,更多关注单位推荐了谁,先出来人、再去了解干部表现,存在给‘印象分’、打‘感情牌’的惯性,容易识别不准。”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长江说。
为解决这一痛点问题,宿迁市紧紧牵住“事”这个牛鼻子,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单位“序事表”,各单位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立足自身职能定位,每年梳理出3—5件最满意的工作,写明分管领导、牵头处室,点到具体人头,明晰谁主办、谁协助、谁参与,形成各单位重点工作及负责人一览表,并与主要领导评价、干部推优排名情况等相互印证。
同时,针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巡视巡察等阶段性重点工作,建立组工干部联系工作制度,成立5个临时联络小组。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同的原则,人才条线联系招才引智、项目建设等,干部条线联系巡视巡察、人社宣教等,基层党建条线联系乡村振兴、基层矛盾化解等。联络组每月至少到联系专班开展2次上门调研,详细了解单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线核实掌握负责重点工作干部表现。
序事辨材
孰好孰坏易对比
“不同部门受职能定位、工作基础等影响,区分优劣尚存在一定难度,不同单位之间干部比较难度相对更大。但事情干得怎么样就比较容易对比,通过序事辨材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干部优劣。”宿迁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负责人说。
条线内横向比较。分经济金融、规划建设、教育院校等8大条线,对同条线内干部工作实绩进行多维对比,既看最终工作成效,也看治理思路、推动方法,还看干部参与前后事项变化情况,客观评价干部贡献度。
全市面上量化分析。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以事为基础,看实际承担任务考量工作负重、看具体工作实绩考量干事成效,对干部工作负重、工作绩效情况分别按“重”“好”100分、“较重”“较好”90分、“一般”70分、“较轻”“较差”50分四个层次标准,赋予“一把手”、班子成员、其他干部群众等不同测评主体相应权重,综合计分形成干部“担当指数”。全市面上按照主要领导、副职干部分别量化排名,让各类干部“谁冲在前面”“谁停在中游”“谁落在后面”一目了然。
以事择人
多维运用激活力
坚持考用结合,构建“事、岗、人”三维坐标体系,以事评干部能力、以岗定工作需求,构建形成干部能力素质评价清单、岗位能力需求清单,通过以事择人,进一步推动人岗相适,达到人尽其才。同时,将序事辨材结果及时运用到干部提拔晋升、轮岗交流、教育培训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发展。
考得准更要用得好,宿迁市紧扣事业发展需要配置干部资源,根据干部能力优化人岗相适路径,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最亟需的岗位。今年以来,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基层治理等全市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56名干部被提拔,18名条线内排名靠前的干部得到进一步使用。
做好干部选任后半篇文章,重点关注调整岗位后半年至两年内的干部,针对性地了解分管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判人岗匹配度,综合印证是否达到组织选配预期。对适岗性不强的干部及时提醒、加强帮带,推动尽快适岗;对后期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的,及时推动分工调整、轮岗交流,确保人岗相适、人事两宜。
在精准评估工作实绩中,诊断干部短板弱项。以工作落实情况为基础,综合分析研判干部综合能力与岗位要求匹配度,挖掘干部能力短板弱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精准施训。一手抓教育培训,先后围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主题,组织180余名市县专业领域干部赴广东、浙江等地开展专题培训,定向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一手抓实践锻炼,连续4年选派600余名年轻干部到吃劲岗位、基层一线、发展前沿摔打历练。
(王新元 马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