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苏州市吴中区以“一线跟踪观察”为核心抓手,创新运用微访谈、挂职跟踪、综合分析研判等多元形式,从具体工作场景、实践历练和访谈临场表现等环节中捕捉识别、全景扫描年轻干部的能力特质、作风状态,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有效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把“观察窗口”设在一线
为精准掌握年轻干部真实工作状态,吴中区打破传统组织考察模式,将观察场景延伸至工作一线与实战场景,通过“微访谈+挂职跟踪”,让年轻干部的实绩与潜力“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年轻干部逻辑思维、临场反应与实践能力,吴中区全覆盖、分片区开展年轻干部微访谈,健全完善优秀90后、95后股级年轻干部储备库。围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核心领域设计题目,引导年轻干部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与工作经历,谈能力匹配、说解题思路、讲实践案例。访谈不设脚本、不搞预演,以“即兴作答+深度追问”的形式,捕捉年轻干部最鲜活的表达与最真实的思考,累计开展微访谈6期,访谈年轻干部120余名,收集年轻干部能力适配案例60余条。
针对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吴中区建立“一人一档、跟踪到底”的闭环观察机制。一方面,挂职小组通过月度工作交流、季度成果分享等形式,定期梳理工作进展、提炼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区委组织部强化统筹调度,深入挂职一线,定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重点听取在项目推进、矛盾化解中的具体行动与成效。截至目前,各挂职小组累计提炼优秀工作案例6个;区委组织部形成挂职干部实绩档案37份,开展一线跟踪观察12次。
用“实绩标尺”立体画像
吴中区坚持“不看表态看行动、不看说辞看实绩”,通过多维度对比、多群体评价,精准勾勒年轻干部“立体画像”,避免 “一刀切”式判断。
在微访谈中,观察员围绕“能力匹配度、思路清晰度、实践扎实度”三个维度,根据年轻干部表现精准评价,生成优秀年轻干部观察档案。针对年轻干部提出的工作思路、分享的实践案例,区分主导推动、参与配合、协助支持等不同贡献层级,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研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工作任务等方面进行研判,具体分析个人能力特点、优势短板,确保评价有依据、有细节。目前已经形成年轻干部观察档案19份。
将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必谈内容,重点听取各单位领导班子关于年轻干部识别、培养、推荐的具体情况。在无任用推荐中,专门设置“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推荐类别,通过定向挖掘、精准筛选,持续充实和动态优化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夯实基础。
以“鲜明导向”提振干劲
吴中区将一线观察结果与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深度绑定,坚持“奖优罚劣、用当其时”,让实干者有舞台、有为者有地位,切实提振年轻干部干事劲头。
为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建立“成长档案”,收集整理微访谈、挂职跟踪、分析研判中掌握的年轻干部亮眼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对观察中表现优异的90后优秀年轻干部,提拔重用3名、晋升职级2名,23年以来90后优秀年轻干部获评区级“担当作为好干部”2名、“优秀工作者”22名。
针对观察中发现的“潜力型”干部,会同各地各单位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对擅长政策解读的干部,安排参与政策宣讲队伍,对善于基层调解的干部,纳入矛盾纠纷化解骨干队伍,通过“精准滴灌”助力干部补短板、强优势。此外,定期组织观察结果反馈会,向年轻干部所在单位点对点反馈优势与不足,明确提升方向,目前已为19名年轻干部提供个性化成长建议。
“以前总担心基层工作做得多、被看见少,现在组织通过微访谈、跟踪观察,让我们的努力能及时被认可,干事的劲头更足了!”一名在街道挂职的年轻干部说。下一步,吴中区将继续优化一线观察机制,丰富观察场景与形式,持续挖掘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干部,为乡镇发展与区域建设储备坚实人才力量。
(吴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