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禾润电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新厂区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排排高效光伏组件即将“出海”。回顾从拿地到投产的历程,禾润电力负责人感慨万千:“园区专项服务专班全程帮办代办,解决了审批流程长、人才招引难、国际市场拓展难等问题,让我们抢得全球新能源市场先机。”
在江苏,这样的场景不是个例。
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息息相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对干部能力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经济大省,近年来,江苏各地各部门综合运用各项鼓励激励机制,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推动广大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一线勇挑重担、善作善成,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申请上市时,所有子公司都要开信息证明,还要跑20多个窗口,前前后后要1—2个月,费时费力。”在去年一次上级部门调研中,江苏广源包装有限公司企业运营部经理邵姣表达了诉求:“能否把步骤合并简化,让我们跑一次就能办成?”
这一建议,很快有了回音——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推出企业上市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20多个部门拧成一股绳,业务骨干们一遍遍协调对接,进度卡在哪,人就盯在哪,最终打通多平台数据,将多个部门多项核查事项变为“一件事”。目前,该举措已为1661家省内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办理核查报告,办理时间缩减至最多5天。
从等事项上门向政策直达、免申即享转变,从单一的政务服务向金融、人才、用工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转变……江苏各地各部门引导广大干部转变理念、下沉一线,想在前头、干在前头,以各类政务服务方式的创新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坚持让专业的人把专业的事情做到点子上,江苏各地选派专业力量,创新推出“科长讲政策”等活动,让干部在服务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提升政策解读、沟通协调与服务水平,实现能力提升与企业需求协同共进。
走在太仓高新区,德式元素随处可见。这里集聚超过550家德资企业,为了让外资引得进、留得住,太仓高新区组建了“十驾马车”招商队伍,集结一批懂项目、懂技术、懂企业的干部,深化“项目突破日”机制,每月定期对接企业需求。
党员干部的专业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引力场”持续增强。今年,太仓高新区新增4家苏州市级外资研发中心,总数达19家,珀金埃尔默全球采购中心、佳格集团智能制造及供应链中心等项目落地,高端设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着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江苏各地各部门注重加强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持续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徐州市运用一线考察、平时考核季度测评、综合考核指标调研“三合一”工作机制,多角度识别了解干部在服务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今年以来,29名长期在优化营商环境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将强化率先探路的主动性,不断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提升组织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江苏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点评
连续5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不见面审批、热线百科等改革举措广受好评,经济大省江苏交出了营商环境的高分答卷。时代是出卷人,干部是答卷人。江苏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离不开干部队伍的硬核担当,也离不开激励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
一线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淬炼干部的大熔炉。聚焦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江苏广大干部下沉一线,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当好惠企政策的宣讲者、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好全周期服务,不断擦亮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与此同时,一大批懂项目、懂技术、懂企业的干部投身火热实践,既提升了抓经济、谋发展的能力水平,也以专业服务赢得了企业的信任,放大了营商环境“引力场”。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意味着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比拼,已经进入比细节、比系统、比精准的新维度,更加需要一大批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本领高强的好干部。江苏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肯干事的人挑大梁,让担当实干者得实惠,打出了一套激励干部的“组合拳”,正在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苏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