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抱英才 “安”心逐梦
强化淮安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加快推进新时代江苏人才强省建设、奋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作出部署,向全省发出全面开启人才强省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人才强市建设,为淮安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构建“万马奔腾竞自由”矩阵,打好招才育才主动仗。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落实“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要求,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更大力度纳才聚贤、招才引智,让淮安成为人才集聚、人才辈出之地。厚植产业土壤,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找准“333”主导产业对接点,坚持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融合创新链,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创新运用共建“双创”载体、搭建“人才飞地”等方式,吸引长三角富集的人才资源加快向淮安转移集聚,构建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螺旋式上升格局。借力先进地区,坚持对外城市推介和“双招双引”相结合,持续举办“中国·淮安创新创业大赛”,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科技含量足的优质项目和创新创业团队;选派年轻干部赴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主要经济部门、开放平台挂职锻炼,实施“宁淮人才百企合作计划”,搭建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平台。深耕院校阵地,实施大学生“雁归”“留凤”工程,完善大学生回淮政策,畅通毕业生留淮渠道,搭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广阔舞台;挖掘淮安大中专院校青年人才资源,实施产学研全链条培养,充实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二是创新“不拘一格用人才”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新格局。坚持敢立敢破、破立并举,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各尽其才、各美其美”。建立鲜明用才导向,坚持需求和实用导向,面向科技攻关、产业升级等方向选才用才,强化企业用才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向用人主体授权,促进人才与岗位适配,让人才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完善弹性用才机制,加强宁淮挂钩、淮昆合作,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创设“创新飞地”,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吸引“星期天工程师”“候鸟型人才”,探索“以赛引才”“双落户”等机制,突破引才“地域限制”,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深化人才评价改革,科学设置人才评价标准,探索完善学术、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机制,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引导人才潜心研究、多出成果。
三是优化“吾心安处是淮安”环境,栽下留才拴心梧桐树。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环境,打造各类人才近悦远来、施展才华的沃土。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健全政府、社会、单位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盘大淮上英才创投基金规模,促进金融、人才等资源要素高质量、个性化供给。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建立人才服务信息平台,整合人才服务项目在线办理,主动解决人才子女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升级人才安居工程,拓展“淮上英才卡”服务功能,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保障。营造尊重人才氛围,举办大学生毕业典礼、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系列活动,加大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放大“9·20淮安人才日”品牌效应,引导全社会形成尊才重才爱才浓厚氛围。
(淮安市委书记 陈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