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为实现新时代“后发先至”蓄势添能
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作出“全力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的重要部署,明确全省人才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标定新时代做好人才工作的新方位新航向。城市的发展,人才是“金钥匙”。当前,连云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后发先至”殷切嘱托,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至”、高层次开放之“至”、高颜值家园之“至”、高效能治理之“至”、高品质生活之“至”,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的急迫。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把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活力之源,突出体制机制、平台载体、发展生态“三个优化”,促进竞争力、吸附力、保障力“三个提升”,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优化体制机制,提升人才政策竞争力。政策是人才工作核心竞争力,必须在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上大胆走在前、干在前,加快建立完善活力更足、动力更强的政策体系。我们将聚焦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以“花果山英才计划”为统揽,在原有“1+N”人才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加大政策创新突破力度,出台2.0版人才新政,针对生物医药、临港石化、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制定国内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人才政策及专项技能人才支持政策。落实顶尖人才顶级支持、“一事一议”、人才举荐等制度,加大金融支持、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和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作用,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创新创业“松绑”,全方位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坚持“外引内培”同向发力,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提升本土人才竞争力。
优化载体建设,提升人才平台吸附力。高能级平台载体既是科技创新的强力引擎,也是引才聚才的强大磁场。着眼破解高能级平台偏少、承载力偏弱等现实问题,我们将下大力气抓好平台载体建设,绘制产业人才“地图”,鼓励支持多种形式的校地、校企合作。依托自贸试验片区,高起点建设“自贸蓝智湾”、悟空科创中心等人才载体,加快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引育平台。赋予重点平台“人才特区”政策,打好项目落地、成果转化“组合拳”,提升集聚人才、承载人才的能力。立足自身实际,推动飞地引才、海外用才,与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联姻”,加快上海、北京等地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柔性吸引更多“候鸟型”人才,努力把离岸孵化基地打造成引才、育才、用才并重的“人才磁场”,吸引多层次、各领域的人才集聚港城、奉献港城。
优化发展生态,提升人才服务保障力。人才竞争的重点是人才发展环境竞争。着眼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贴心暖心的服务,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我们将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比投入更比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精细化水平,努力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给予人才更好礼遇,努力解决落户、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定期开展人才评优表彰、联谊交流等活动。给予人才更优待遇,拿出更多“真金白银”,落实落细各项人才政策,在薪酬、购房、生活服务方面提升人才获得感,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商品住房10%房源人才优先购买,向人才发放最高200万元购房券。给予人才更多机遇,设立市级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扩大“人才贷”规模,满足人才创新创业融资需求,试点“人才社区”建设,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好“一揽子”解决方案,努力营造人才近悦远来、才智充分涌流的良好氛围。
(连云港市委书记 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