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淮海人才创新赋能先行区
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是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后召开的第一个专题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建设人才强省的动员令。吴政隆书记在讲话中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全省人才工作,深入分析全省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建设人才强省作出了具体部署。特别是吴政隆书记要求“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要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平台”,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开展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将围绕“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高水平建设淮海人才创新赋能先行区,努力在人才强省建设中贡献“徐州智慧”、探索“徐州路径”、展现“徐州担当”。
一、突出政策优先,大力创新高标准人才政策。按照更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优化升级人才政策集成包,提升政策供给的差异竞争力和集成整合度。研究制定新时代人才强市实施意见,努力在体制改革、队伍建设、精准服务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出台“彭城英才”培育工程配套政策,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出台“彭城英才海智计划”海外引才实施办法,支持徐州经开区、高新区、徐工集团、恩华药业等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在国外设立离岸研发中心,集聚全球智慧资源。坚持人才分类管理、科学评价原则,研究制定人才分类目录和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对人才精准分类认定,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评价管理体系。
二、突出数量领先,持续扩大高素质人才队伍。按照“引领淮海、比肩苏南”的目标,深入持久抓好“555”引才工程,加大名校优生引进力度,推动人才资源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实施“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支持计划”和“产业链人才攻坚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徐州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双碳等重点领域,实施市级“双创计划”,每年优选一批重点领军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资助。面向战略科学家、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大力实施“628”专项计划和“1122”人才高峰计划,梯次培养本土骨干人才,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
三、突出服务率先,不断优化高效率服务环境。做大做强淮海人才集团,拓展人才招聘培训、双创园区运营、企业管理咨询等功能,打造淮海经济区标杆性人力资源企业。高质量持续办好淮海人才峰会,推动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有效对接,打响徐州招才引智工作品牌。实施人才企业“瞪羚计划”,对领军型人才企业,一企一策给予重点支持,推动入选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全力做好人才企业上市服务。成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建好人才赋能大数据平台,上线运营徐州“人才码”,提升人才服务数字化、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着力解决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努力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
四、突出平台争先,聚力做强高能级平台载体。加强战略科学资源前瞻布局,推进重大人才创新载体建设。组建江苏省安全与应急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支持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细胞治疗药物技术创新中心。在徐州经开区、邳州市等地建设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创新赋能中心,开展“双元制”人才教育和工程师联合培养。支持各类开发园区、特色产业园区(镇、街道)围绕产业发展,强化与驻徐高校的协同创新,打造一批“产才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王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