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江苏省人社厅召开全省人社系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江苏人社部门新时代人才工作任务,出台《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十大专项行动》。
会议指出,全省人社系统人才工作要围绕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五个强”的实践指向,突出“新的定位、聚的方法、融的路径、放的导向、优的追求、强的支撑”工作要求,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使用等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服务能力水平,为加快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贡献人社力量。
要聚焦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加快培育战略人才力量。对接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优化实施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制度。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关键增量,实施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职业领航工程,建立数字经济卓越工程师职称制度。实施卓越博士后资助计划,按每人30万元标准,每年遴选资助900名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江苏从事博士后研究。高起点实施“江苏工匠”培育工程,大力引进培养急需紧缺高技能领军人才,试点评聘特级技师。
要聚焦高能级的载体平台,定向提供个性化支持。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支持南京、苏州、无锡发挥经济实力、科教资源、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等方面优势,争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人才平台。充分授权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三大实验室“自主引才、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评价、自主定薪”。集成支持长三角、江苏自贸区、沪宁沿线重点民营企业人才人事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区域人才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建设。
要聚焦高匹配度的人才供给,深层推动产才融合发展。聚焦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重点企业,落实企业人才政策服务专员制度,动态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人才需求,发布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人才主体作用,建立企业首席专家制度,赋予重点民营企业更多人才举荐和项目推荐权。推进部省共建“技能江苏”建设,围绕制造业“智改数转”,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锚定优势产业链、卓越产业链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动全员就业培训、在岗培训,全年完成补贴性培训120万人次以上。压实技工院校技能培训主阵地、主力军责任,面向社会更多参与补贴性、公益性技能培训。强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支持各地积极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一批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培育一批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出台社会化引才奖补办法,加大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力度,支持各地组建国有独资或控股人才集团。打造乡村产业振兴人才生力军,聚力粮食安全、种业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培育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会同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定向培养2800名乡村师范生和1500名农村订单医学生,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走进乡村新天地。
要聚焦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深化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制定出台全面纠治职称评价“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问题政策举措,制定发布江苏省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目录。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产业链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鼓励事业单位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进一步优化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制定出台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改革工作意见,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流动调配机制,支持高校编制内引进外籍人才,对长期聘用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外籍人才准予入编。对用人单位承接授权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下放权力接得住、用得好。
要聚焦高品质的人才生态,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能力水平。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倾心打造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人才之家”网络体系,设立人才接待日。建设“江苏省人才服务云平台”,推行江苏人才“苏畅卡”。
(苏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