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领导干部要讲究“说话之道”
发布时间:2019-09-1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子曰:言不顺,则事不成。不会“好好说话”,必然导致事情办不成、工作做不好。领导干部作为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担纲者、勇立深化改革潮头的排头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带头人,尤其要练就“会说话”的硬本领。无论是面对群众,还是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都要讲究“说话之道”。

    面对群众,要说“土话”,不说“官话”。和群众有效沟通是密切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一句家常、一声问候,就是打开群众心扉的钥匙。领导干部不管知识水平有多高、职务有多高,面对群众时都要说群众听得懂、爱听的“土话”。习近平总书记一次与普通群众的交流中,他笑呵呵的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一下子便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有些领导干部在面对群众时也努力摆出平易近人的姿态,却常常是问完“家里几口人几亩地”就冷场。须知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要想真心和群众“无障碍交流”,就必须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对群众满怀感情的干部,才能真正懂得“群众语言”。领导干部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秉持为群众服务的信念和情怀,积极学习群众语言,把话说好,把事办成。

    面对上级,要说“实话”,不说“空话”。向领导汇报工作,既是展示自己能力形象的好时机,也是帮助领导了解下级工作的重要途径。面对上级讲话应实事求是、简明扼要、抓住关键,做到汇报工作注重说结果、请示工作注重说方案、总结工作注重说流程。要坚决杜绝空话、假话,挤出话里“水分”,多讲“干货”,帮助上级掌握真实情况。汇报应多说白话,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所谓“真佛只说家常”,概念化、理论化的内容只会让听者不明就里、难以消化。具体形象的汇报才更有说服力。毛主席说过,听没有具体形象的汇报,感觉好像坐牢。要多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多讲生动鲜活的例子,让汇报多一些“血肉”。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实绩不夸大、对问题不回避,体现奋发有为的责任担当和谦虚严谨的工作态度。

    面对下级,要说“亮话”,不说“暗话”。明朝嘉靖皇帝热衷于搞神秘主义,从不对下属作明确指示,目的是为“归功于上而诿过于下”设下伏笔。封建时代的权术糟粕不应成为共产党员模仿的内容。当前,一些领导干部遇到了棘手的难题,一句“你看着办”当起了甩手掌柜,把责任推给下属。有的领导玩文字游戏,动辄讲“原则上如何”,究竟是要讲原则还是不要讲原则呢?所谓“明人不说暗话”,共产党员之间应该多一些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少一些遮遮掩掩暧暧昧昧。其身正者,其言也直。透亮的语言能够折射出过硬的作风。作为领导干部,应该从说话“这件小事”入手,把作风建设挺在前,为下属做好表率。清晰明确的指示是强执行力的前提。领导干部要提高一针见血作指示的能力,在帮助下属靶向用力、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体现责任担当。


    (沭阳县委组织部仲学峰,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