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专家”动摇不了对科学和专业的信任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在这场席卷全国,并已影响多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个别“伪专家”散布不实信息,误导群众,引发恐慌。泥沙俱下的各类信息给疫情防控阻击战带来不利影响。
“伪专家”往往打着专家的旗号、披着科学的外衣,却不用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来说明问题,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而有意不顾事实发表错误言论。“伪专家”的言论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是因为他们的那套说法并不是完全虚假、凭空捏造的。有时他们会引用挑战主流观点的数据和论文,但目的却是否认整个领域的科学认知;有时他们会使用用错误的逻辑引导和暗示,导致群众得出错误的结论;有时他们在科学家给出某种初步意见时,会说自己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成果。
“伪专家”在这一特殊时期似乎格外有市场,因为每个人都迫切地希望能有办法遏制或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科学需要用时间来证明,从1543年将哥白尼发现的“日心说”公之于众,到约翰尼斯·开普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证明其正确性耗费了60年。而“伪专家”发表的有关疫情的言论,不需要长达60年的检验,一流的专家院士第一时间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辟谣。临床药物治疗和实验室相关实验以及药物开发工作一刻也没停过,如果真有临床案例证明某种药物对于遏制和治疗病情有帮助,权威媒体有义务也会第一时间予以公布。
“伪专家”这一群体并不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才出现的,但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所发表的言论极易挑动群众格外敏感的心理,从而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对疫情防控战的最终胜利产生影响。面对当前复杂的情势,大众需要的是真正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洞见。而哗众取宠的“伪专家”只会增加杂音,让群众更难接触到真知灼见。当然,在短时间内,“伪专家”的错误言论会造成一些群众盲从,但从长时间看,是难以动摇大众对于科学和专业的信任的。
虽然“伪专家”的谬论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但并不能任其污染网络空间和公共舆论。要消除“伪专家”的伪科学言论,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加大对传播伪科学言论的处罚,对引发群众恐慌情绪的更应从严从快处理。权威媒体要配合专家学者进行科普和辟谣,及时切断“伪专家”言论的传播,用科学击败伪科学。最长远有效也最根本彻底的办法,是从教育和科普入手,让群众牢固树立科学意识,当“伪专家”没有了受众,伪科学自然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晏锦茹,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