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以系统思维推进高质量党建
发布时间:2020-04-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高质量党建”这一时代命题将质量概念引入党的建设之中,以“质量”作为评价党建成效和彰显党建内涵的重要标准,为我们推进党建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现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系统思维的运用是根本之策、关键之举。
  秉轴持钧树立“风向标”,抓好高质量党建的“领子”。“领子”是指规划。一个城市的发展或一个项目的实施都必须制定规划,可以说坚持规划引领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先手棋”。同样,党建工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的规划、细致的部署和系统的推进。现在,我们讲“质量党建,规划先行”,就是把党建工作规划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位置。联系实际,制定党建工作规划要遵循“瞻前又顾后”的原则: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规划,必须建立在对党建规律充分认知、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吸收成功的经验,正视走过的曲折,从而牢牢把握党建工作的“根”与“魂”,这便是“瞻前”。接下来是“发现问题,理清思路,运用规律,推动发展”的过程,“顾后”指的就是“立足当下、预判未来、引领创新”。好的党建工作规划必须能够准确预判并引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通过提前布局、规范放线、精准设点,挈领提纲地将每一项工作串成线、连成面,从而实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当前与未来相协调、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这便是规划引领高质量党建的奥义。
  以一持万夯实“压舱石”,打牢高质量党建的“底子”。“底子”指的是基础。强外须修内,打基础是一个“内修”的过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牢基础对于建设高质量党建具有关键意义。现阶段,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基层党组织,发力点也在基层党组织,这就要求我们谋划基层党建工作要向深层次迈进,把短板找准,把基础打牢。实践证明,党的事业关键在人,筑牢基础关键也在人,必须牢牢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例如,近年来各地探索实施的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工作,正是找准了基层党组织“人难选、人难管、人难留”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调研,构建岗位专职化、选拔多元化、报酬工薪化、培训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成长持续化的专职化管理体系,真正让村干部知责、明责、负责,感到“不干事就要腾位子,干不好就会没面子”;同时,也向社会传递出当村干部“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更有发展前途”的积极信号,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汇聚,筑牢基层党组织的“人才基石”,为全面打牢高质量党建的组织基础提供坚强保障。
  驰而不息打造“优生态”,扮靓高质量党建的“面子”。“面子”对应的是环境和氛围。在实践中,良好的党建氛围能对党员干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出党建育人的作用。因此,营造优质的党建氛围是高质量党建的重要支撑。如何扮靓“面子”、造浓党建氛围?“三感+两线”是解题秘钥。“三感”讲的思想层面,即“仪式感、沉浸感、参与感”。增强党建工作的“三感”,就是要打破一些“无所为”和“无所谓”的观念,强化党员意识,唤醒党员情怀,让党员时刻牢记“第一身份”,进而将党建工作的“仪式感、沉浸感、参与感”转化为党员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两线”讲的是操作层面,即“线上+线下”。线上,依托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党建”的优势愈加显著。无论是“两微一端”,还是党员电教片,丰富的素材、及时的信息、灵活的形式,都给我们开展党建教育、营造党建氛围提供了更多途径。可以看到,这一座座“电子桥梁”正不断推动基层党建焕发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线下,更注重载体的建设和运用。一方面,要在党群服务中心、城市广场、公路沿线等地点打造党建特色片区和党建文化长廊,宣传党建文化,展示党员风采。另一方面,要以“务实管用、落地见效”为原则,依托先锋社区党建联盟、远程教育便民驿站等载体,开展一批“合基层‘口味’,使群众‘回味’”的党建活动,让党员参与党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进而言之,“三感”和“两线”是一个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将两者有机融合,方能为党建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肥沃的土壤。

  (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钱琨,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