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关门”见精神
发布时间:2020-04-11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笔者在某核心党刊的作者群里,见证了一次是“开门”还是“关门”的议论,觉得颇有意思。问题缘起于一位可能经常加班的同志,他带着一点自嘲或者调侃的口吻问道:“各位,你们认为周末或者晚上加班的时候,应该故意把办公室的门打开,让领导知道你在加班吗?”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诛心”。短暂的沉寂后,也引来了大家的热议。有人故自不解说:“开门通风也不错啊!”有人试图避而不谈说:“开不开门无意义,因为不加班是‘异态’!”有人抖着小机灵说:“不开门,亮灯!”有人插科打诨说:“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天热通风开门窗,待客接访开门窗,风大雨大关门窗,换衣脱裤关门窗……”发问者见讨论似乎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又进一步“点题”说:“关门,加班领导不知道;开门,故意显摆太做作。关门,谁知道你是‘老黄牛’?开门,都认为你是玩心机!”
这话就更加赤裸、直指人心了。于是,大家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开始进行新一轮评议。有人老老实实地认同说:“没有窗户因为换气而开门,无可厚非;如果出于想让领导知道自己加班的目的开门,就真的有点玩心机了。”有人更进一步地补充说:“开门、关门,功利心不能太强、太明显,‘功夫在诗外’嘛!”有人跟着故作高深地总结说:“打开什么门不重要,打开领导的‘心门’最重要!”这话没毛病,就是听起来怪怪的。于是,有人扭转话头阐发说:“领导认识不同,结论不同。就算让领导知道你加班,也可能有不同的观感和评价,或许认为你积极肯干、想工作创新出彩,也或许认为你能力不足、工作拖沓滞后,现在不是流行说‘加班是无能的表现’吗?”此时讨论已经转向“领导会怎么看待加班”这个问题,大家普遍对“加班”本身没有意见,反而是对一些“加班无用”、“加班者无能”、“没人请你加班”、“加班是自作自受”等当前流行、普遍存在的一些对加班“污名化”的说法非常气恼。
或许是群里议论过于热烈,惊动了可能也正在“加班”的群主。群主是该党刊的责任编辑,为人非常稳重讲政治,向来对群里发言管控比较到位。他这时也出来发言,一锤定音地说道:“‘加班不加班’是基于工作上的选择,‘开门不开门’属于个人的习惯,这个不需要过度解读。个人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工作不忙,应该尽量减少加班,多陪陪家人、回归家庭;如果有重要工作、紧急工作,主动加班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个要服从组织安排、服务工作需要。至于要不要开门,其实是多虑了,一个人能不能干活、需不需要加班、做了多少事情,领导和同事心中有数得很,在开门还是关门上面研究,既显得格局小,也是无用功,只能说以这样的觉悟干工作比较幼稚,还不如在工作创新推进、出活出彩上多想办法、多出成绩,那么你是不是‘老黄牛’‘千里马’,领导心里会有杆秤,同事间也自有公认。”群主这番话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说得滴水不漏、很有水平,得到了一致认可,群里表示点赞和好评的“大拇指”很快就刷了屏。
确实,“开门”“关门”见精神、见格局、见胸襟。广大党员干部在对待工作、对待付出、对待评价时,就是应该多一点责任意识、少一点作秀思想,多一点奉献意识、少一点功利思想,多一点公认意识、少一点自诩思想,如此,才能真正融入这火热实践的新时代征程,不忘初心、不负韶华,担当使命、奉献作为。
(扬州市江都区委组织部何亚兵,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