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有“三味”
发布时间:2020-05-02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必备能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提高调查研究实效。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做优做实调查研究,真正做到“深实细准效”,这就需要调查研究带有“三种味”。
带有“泥土味”,做到真沉下去。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怎么调查?古语云“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海者得蛟龙”,调查研究要在“沉下去”上做文章,多一些蹲村驻点,少一些走马观花,要撩起袖子、卷起裤子,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原汁原味听实话、原原本本察实情,让调研带着泥土的芬芳。要在“看实情”上做文章,多一些“突然袭击”,少一些“经典路线”,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真正把情况摸准、摸透。
带有“烟火味”,做到真引出来。调查研究,目的是为工作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让基层的心声得到传导,让基层的感受得到体会,让基层的问题得到解决。查资料、听汇报,往往带有督查考核的“硬”度,基层在盆景打造、汇报材料上下功夫,多讲成绩、少谈问题,多讲经验、少谈教训,调查研究往往拿不到丰富扎实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要在“求实效”上下功夫,从党政关注的“重点”、社会关切的“热点”、群众关心的“焦点”上备素材、列提纲,在促膝交流中掌握工作得失,在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引导基层讲真问题、真讲问题,既听得赞同声,更听得“牢骚声”,大胆吸纳意见,从中找到差距、不足和失误,从而改进工作。
带有“火药味”,做到真解难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如果调研过后便“拍屁股走人”,徒留一堆文字资料,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调查研究往往是“空中楼阁”,引来基层的一片“吐槽”。因此,调查研究必须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才能成为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要坚持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要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办法;要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闭环,以实干实绩实效回答基层之盼,才能让调查研究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工作。
(镇江市润州区委组织部朱晨,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