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言论:从书记项目“七看”书记
发布时间:2020-05-04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既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又注重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近年来,通过抓实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组织部门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立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精准以事识人提供了契机。从书记项目的选题、定题、答题等若干环节,多维度考量基层党委书记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领导能力、责任担当。
从重视程度看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备的品格素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新要求,实施“党建+基层治理”书记项目正是把党中央精神落实到基层的具体体现。从书记项目的选题角度、立项高度、推进力度,可以看出书记的政治站位,也使政治素质这一抽象概念变的具体化、可考量。我们通过参加评审过堂、四不两直调研,观察书记在立项、推进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是否具备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否真正以党建思维、党建手段推进基层治理,更能看出其是否具有重视党建的真情怀、善抓党建的真本领、实抓党建的真作风。
从首位程度看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党员干部宗旨观念的基本要求。书记项目应该说件件都是民生工程、桩桩都应贴近民心,从这个维度来看,书记项目的选题、关注的对象,以及最想解决的问题角度,可以直观看出其是否有真心为基层群众谋福祉的施政理念,是否真正把基层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也最能看出其是否具有为民情怀。不少书记把项目落脚到破解地方发展、稳定、民生的瓶颈障碍上,关注弱势群体服务供给、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样的项目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看图表作出的,而一定是深入基层调研后做出的选择。从项目看,不少书记们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把为民情怀落到了具体工作中,这样的干部一定会收到群众拥护、爱戴和支持,也一定是符合好干部的素质标准的干部。
从难易程度看责任担当。工作上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有没有担当,是检验干部品质的“试金石”。“书记项目”作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容不得点到为止、“意思意思”,需要的是亮真功夫、啃“硬骨头”。“书记项目”的立意、难度系数高不高,最能看出书记是否敢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是否具备强烈的担当精神和攻坚克难能力,也最能反映干部的政绩观。在选题立项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党委书记都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一些多年来沉淀的“老大难”问题、一般人不敢触碰的高风险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既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治理的新气象,更看到了基层干部的新风貌。
从谋划程度看系统思维。想明白、深谋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书记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站得高、看得准、想得深、谋得细,则方案的可行性、项目的成功率才有保障。我们严把方案过堂,看立项动因准不准、思路举措清不清、力量配备强不强、进度安排细不细,综合评判书记的大局思维、整体思维、融通思维能力,进而看出其推进工作的能力水平。不少书记在选题立项、谋划方案过程中,敢于选难题、挑大梁,主动谋划实施方案,带头攻坚克难,摆脱就项目抓项目的惯性思维,学会统筹大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坚持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做到了总揽全局、有序推进。
从组织程度看驾驭能力。“书记项目”的推进实施,需要动用“书记资源”,聚合各方力量,这考验着书记发现资源、挖掘资源、调配资源的能力,需要书记有较强的领导智慧和沟通协调、统筹调度能力。只有整合各类党建要素资源,“十指成拳”,才会释放“1+1>2”的倍增效应,凝聚更大推进合力。前期,我们发现书记们不仅能够根据项目建设需要,科学调配本镇街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积极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从高校教授、党建专家、相关职能单位专业人员中聘请“外脑”,为项目实施出谋划策、提供支持,较好地保证了实施方案质量。
从推进程度看实干作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得再好,如果得不到有效落实,到头来还是会落空。从这个角度说,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关键在于实干。因此,要把是否实打实推进项目作为考量书记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通过“四不两直”调研、定期“一对一”交流,看书记是否把心思集中在“谋项目”上、把能力运用在“推项目”上、把力量凝聚在“成项目”上,对标“不落空”要求,掌握实际进度,形成实干指数,倒逼狠抓落实,让实干成为提高项目含金量的关键“变量”,而不是简单看打磨的文字材料、听进度的口头汇报。
从总结程度看理论水平。总书记指出:“善于对思想和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一个领导干部的进步和提高很重要。”好的书记项目在成功实施后,需要进行回顾总结和理性思考,把实践成果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板和理论成果,才能让“书记项目”发挥更大效用,这就需要书记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提炼概括能力,这也是一名合格书记应具备的基本功。书记项目是展示书记竞争力、领导力和潜力的好平台,将潜质评估融入项目评审中,透过成果展示看总结能力,借助登台演绎看言语表达,全面、清晰地考实书记说的水平、写的功夫、干的本事,科学地评判出书记的理论功底。
(泰州市姜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孔令明,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