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说到必须做到
发布时间:2020-05-2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体察基层实情,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顺心环境的暖心之举。随着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落实减负措施上出现了变相加码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基层负担的根子在领导机关,减轻负担需要领导带头。为基层减负,难点是为基层营造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关键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与其说减负是为基层减负担,不如把减负作为领导机关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前,一些机关部门之间缺少横向联系,要求基层上报的指标存在“名称相同、口径不一,口径相同、名称不一”的问题,检查督查中也存在甲机关说好、乙机关说坏的标准不一问题,给基层带来了重复劳动的困扰,引起了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满。中央文件要求,党委办公室负责减负的协调推进落实,要善于把千条线的各自特征、共同性质逐一梳理出来,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方便基层容易上手、抓住关键,只有统筹什么、研究什么、精通什么,才能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体现科学调度、精准调度的统筹水平。
基层关注的痛点是权责不清,减轻负担需要各负其责。基层感觉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背上了不必要的负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各级党组织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工作任务不减、目标不降,工作非常繁重,一些机关难以克制政绩冲动,要求村党组织为企业招工、帮助国有企业完成工作指标、协助行政机关完成重点任务等等,把一些原本应由市场调节的责权利划分,通过行政手段让基层背上了不必要的负担。各级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方式,多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这双看不见的市场之手,谨慎采用下指标、压任务这双看得见的政府之手将本不属于基层的工作任务压给基层。“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才能让基层有减负的获得感。
基层担心的重点是政策反复,减轻负担需要久久为功。推进基层减负是一项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水滴石穿的持久战,而非敌进我退的拉锯战。一些地方打着减负的名义,该留存的不留存、该登记的不登记、该执行的不执行,导致减负措施有的“太过度”、有的“接不住”,无奈又走了回头路。在为基层减负中既要警惕后继乏力,成为“一阵风”“雷阵雨”,又要防止用力过猛,“减负”反而“负负得正”,增添了新的负担。真正消除政策反复的现象,既要加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加大精准点穴的落实力度,还要以科学的问责机制为保障,实现发令者和执行者权责对等,才能改变少数部门乱发号施令、不全局考虑、不承担责任的现象。
为基层减负,说到更要做到,提高基层的获得感,才能让减负过程畅通无阻、效果深入人心。
(沭阳县委组织部张炎,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