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承继革命精神,用奋斗之姿绽放最美芳华
发布时间:2020-05-31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己任,承继革命精神,不辱历史使命,不负青春韶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坚持以“学”修身,把革命精神作为坚守初心本色、砥砺奋斗前行的“风向标”,摒弃“不想为”的思想惰性。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滋养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守初心、劈波斩浪、笃定前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面临建功立业的难得机遇,处于“充电”的黄金时期,要把党的思想理念刻于心间、注入灵魂、融入血脉,筑牢知识根基,补齐能力短板,消除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本领恐慌”,做到业精于勤。要在历史的长卷中学真知、求真理、悟真谛,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扣好“第一粒扣子”,“曾益其所不能”,千锤百炼成钢,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肩上有重任的青年干部。
  坚持以“廉”洁身,把革命精神作为加强党性修养、根治作风顽疾的“铁利器”,提高“不能为”的政治警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作为“立规矩的地方”,孕育了“两个敢于”、“两个务必”等优良传统,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迈向新高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当代青年义无反顾、共克时艰的抗疫精神是对“两个敢于”的生动诠释。“赶考”未有穷期,只有修身立德,才能行稳致远。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把先辈先进当作一面镜子,让“两个务必”的“警钟”长鸣,常照自身之短,常打“免疫针”,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增强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在慎独慎微中锤炼品行修为,在内外兼修中筑牢思想防线。
  坚持以“实”正身,把革命精神作为践行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的“座右铭”,彰显“有作为”的硬核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梁家河岁月时说:“陕北七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责无旁贷。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中,要沉下心、走下去、融进去,与群众算好当年收入、人均收入、生产生活支出“三本账”,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求得“干货”,确保一切工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做“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人民公仆。
  青年初长成,未来尤可期。青年凝聚力量、代表希望、预示未来。历经革命洗礼、思想淬炼、实践锻炼的青春,必将更加从容笃定,更加刚强坚毅。作为强国一代,始终保持爱国者、奋斗者、实干家的姿态,用信仰之力把稳远航之舵,用理论之光照亮新长征路,用奋斗之姿绽放最美芳华。

  (阜宁县硕集社区邱瑾,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