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基层减负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20-06-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为基层减负再度发力。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为基层减负能不能从“纸上”落到“地上”、走进“基层”,关键在落实,决不能让为基层减负成了“摆设”。
坚持解放思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有些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不是解决不了,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上级要求理解有偏差、机械执行规定。要对照新思想,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戒除官僚僵化的旧思想、老习惯,打破经验思维、主观偏见和既得利益的束缚,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精神状态的提升,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遵循规律、实事求是。比如,脱贫攻坚工作,不能理解成简单地给钱给物,动不动就针对贫困对象搞大投入、大扶持、树典型,这样虽然工作有了标杆、形象,但却没有推广、复制的的价值,也不可能持续,应当深刻理解和把握好扶贫的原则,既要扶贫济困,帮助贫困对象解决现实问题,更要着力激活贫困对象的资源资产,实现增收。
注重真抓实干,不能“纸上谈兵”。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制度执行力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凌空蹈虚,难成千秋大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提升执行力,首先要抓好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基层减负”各项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为基层减负“20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引导干部真正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当前,关键时期要特别防止各条线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搞督查,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工作中去,务实精准帮助群众、企业解决问题。
建立长效机制,不能“昙花一现”。“疗效”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好的工作机制。要把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长效机制与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巡视视察反馈问题整改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为基层减负有关规定,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密织基层纠风监督网,增强执纪问责力度,提升落实质效。要有思路、讲方法,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增强贯彻落实的创造性,因地制宜把问题解决好、把事情办好,真正让好的政策收到好的效果。要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亲和清、勤和廉统一起来,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和“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真抓实干、奋勇争先、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的作风保障。
(滨海县委组织部王世图,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