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词汇之一,疫情发生以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催生出的“难”刺痛了大众神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新形势下,年轻干部如何于危机中破题解题、攻坚克难、转危为安?唯有临难不避、实干担当、奋楫前行。
“临难不避”是检验年轻干部理想信念的“青春答卷”。疫情来势汹汹始料未及,但急难时刻党员干部临难不避、踊跃冲锋却是意料之中。从援鄂医疗队“90后”医护人员,到援建火神山医院的青年突击队,再到全国各地众多青年志愿者......他们于关键时刻、危难时刻不躲避、不逃脱,彰显了勇气,更鼓舞了士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一名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看其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没有政治定力。”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注定不会一片坦途。年轻干部的理想信念要在不避难中彰显,遇到问题,只有直面困难、避难而上,才能磨砺坚定成熟的理想信念,永葆一颗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经受磨难,只有发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始终保持言行一致,才能在“多歧路”处淬炼干部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
“临难不避”是推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关键密码”。改革越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压力就会越大,阻力也越明显,加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当前正是“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费力劳心之时。然而,每一艘巨轮出海都要接受巨浪狂风的考验,每一次黎明日出必将冲破黑暗密云,年轻干部要正确理解和把握“难”的导向作用,甘心试炼,于改革洪流中“击水”,将难处、困处、苦处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强大推动力,把“行路难”的障碍阻碍转化为拔高提升的“垫脚石”。要珍惜把握在基层实践锻炼的机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精准扶贫等一线重点工作,以“实干家”的姿态勤学多思,钻研业务本领,以“工匠人”的标准久久为功,积累实践经验,学会把握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巧妙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尝试用新的办法灵活解决老的顽疾,如此方能在实践中成就“雄才”、淘得“真金”。
“临难不避”是绘就年轻干部冲锋在前的“鲜明底色”。困境终究是暂时的,共产党人只要与人民站在一起、同甘共苦、奋力前行,就没有爬不上的坡、跨不过的坎,大浪退去,“临难不避”的担当品质应当成为干部“标配”。年轻干部的闯劲和冲劲要在担当作为中发挥出来,绝不能人未老心已老。要于急难时刻敢为人先、走在前列,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于细枝末节处“无孔不入”、实时在线,争做“功成必定有我”的人;要于是非黑白原则尺度上“不吝羽毛”、及时发声,争做敢于斗争的人。当然,现实中基层工作未必处处“风起云涌”,常态化繁琐的业务性工作常常占据主流,年轻干部在担当作为、比学赶超的同时,也应该兼顾耐力,合理分配工作精力,磨炼打持久战的本领,做到了这些,年轻干部的担当底色才会更加光彩夺目。
(丹阳市委组织部吴欢欢,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