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基层“三务公开”这扇窗
发布时间:2020-07-12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三务公开”栏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扇窗”,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基层党组织须持续推进“三务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实效化,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摆好位置,让群众“看得见”。“三务公开”是增强基层组织公信力和执行力、保障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然而,有的村干部担心群众对公开内容有意见,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故意将“三务公开”置于隐蔽位置或者干脆不公开。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要让群众看得见想看的信息,就必须选好“三务公开”栏位置,分门别类地公开“党务、村务、财务”相关内容,使群众一眼就能找到关心关注的信息。以狠抓“三务公开”制度落实为抓手,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村干部对“三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的问题,确保公开标准规范、及时主动。
选好内容,让群众“看得懂”。有的地方“三务公开”栏美观整齐,公开内容也很多,表面看上去很“像回事”,实际上只公开了一些政策宣传、年度目标、干部分工等情况,对群众关心的集体经济收支、债务、项目招投标等情况却藏着掖着,或者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基层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三务公开”,切实围绕干群关心的民生热点、阶段难点、舆论焦点等加大公开力度、注重公示时效、厘清公开内容,并及时更新完善。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根据公开内容、要求、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予以公开,更好地回应民生关切。
加强监督,让群众“看得清”。在“三务公开”工作中,还需严防“打卡式”“拍照式”公开等现象。例如,有的村干部对必须公开的事项,迎接检查了就张榜公布,检查人员一走就收场;有的拍完照存个档就一撕了之,这种 “一阵风”“躲猫猫”式的假公开不仅降低了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也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公信力。“三务公开”须依法依规全公开、真公开,经得起组织和群众检验。建议将“三务公开”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清单,完善督查长效机制,强化压力传导,倒逼责任落实,确保“三务公开”工作有人管、有人抓,真正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东海县李埝乡王琛,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