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地出台干部任前政治体检指导意见和操作办法,对干部政治“肌体”进行全面“扫描”,将政治体检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第一关口”。政治关是选人用人的首关,首关不过,余关莫论。组织部门应切实履行“政治体检”职责,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为干部号准脉、挖病灶、找病根、开良方,通过政治体检将干部政治素质和政治表现考准考透考实,教育引导干部经常性开展自我政治体检,纵深推进政治体检具体化、常态化、长效化。
把准内容设定,拓宽“体检项目”。推动政治体检由“任前”向“日常”延伸,拓宽政治体检覆盖面,促使干部以检促省、以检促防,以检促改。进一步深化任前体检。紧紧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五个维度,对标对表党章党规和新思想新理论,分类别差异化设计正反向指标,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表析其里,特别注意从“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中识别政治言行,形成全面准确、定性定量的“体检表”。进一步强化日常体检。探索建立政治体检经常化、日常化机制,将政治体检纳入干部培养选拔、监督管理全过程。通过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培训、巡视巡察、检查考核、政治考试、谈心谈话等各类“体检项目”,让干部主动接受“他检模式”、自觉启动“自检模式”,在学深悟透中接受政治洗礼,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党性,做到经常照镜子、敲警钟、亮红灯。
优化方式方法,提升“体检水平”。打好“望闻问切”组合拳,推动体检方式方法走细走实。望“五官”察“气色”。既看干部的工作实绩、行为举止、“八小时之外”政治表现,又看干部在大是大非、急难险阻、各种诱惑面前是否信念坚定、政治过硬,通过一以贯之地“望”,练就知人识人的“火眼金睛”。闻“群言”听“政声”。全方位倾听领导他的人、他领导的人、他服务的人、他周围的人的意见,学会“正话反听”“细言粗听”“微言重听”,善于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问“症状”询“本质”。对不同岗位不同性格的干部有针对性地发问,善于发问、敢于发问,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透过言语剖析思想本质。切“脉象”摸“实情”。本着对组织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对干部方方面面的政治表现如实记录、相互印证、把脉问诊,避免出现盲人摸象、一评了之。
强化健康管理,用好“体检报告”。对报告中的“偏高偏低”指标进一步跟踪研判,强化结果运用,防止出现“空对空”“两张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政治体检建立干部政治素质专项档案,作为干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使组织部门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方。做到考用贯通融通。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的“健康”干部大胆使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落实“三项机制”,充分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激情和热情;对诊断为“亚健康”“不健康”的干部,进一步“靶向治疗”,加强教育引导,强化政治训练,必要时作出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做到动态健康管理。政治表现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一以贯之的。政治体检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常检常新、及时跟踪、动态掌握,防止出现“晕轮效应”。通过常态化体检,促使干部经常性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扫除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
(滨海县委组织部殷士刚,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