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总体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多省份陆续开展公务员招录各环节工作。但工作中仍要时刻警惕,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远赴全国各地区、面对面交流的拟录用人员政审工作,不妨按照“两少一重”的工作思路,推动政审工作既严谨规范,又高质高效。
探索推行“委托考察”,特殊时期“少长途”。“委托异地考察”定义虽提出已久,实施案例却较为罕见,但这“概念款”的政审考察方式,却与当前的抗疫形势较为契合。建议统筹制定委托异地考察及经费划拨支付规定,为具体操作明确思路、规范流程。录用地公务员管理部门以“委托考察函”的方式委托考生所在地公务员管理部门开展政审考察,并按规定完成经费划拨支付,被委托单位按照符合录用地规定的考察内容、标准进行全面考察,将考生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特殊条件下,此举可以消除方言隔阂、疲劳作战等不利因素,节约交通费、住宿费等行政开支成本,降低疫情防控压力。
创新实践“云端政审”,工作环节“少见面”。疫情期间众多高校论文答辩、毕业典礼都上了“云端”,这种减少见面、形式新颖的方式为特殊时期的政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针对具有特殊情况的考生及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考生,可探索在线上开展政审考察工作。通过微信、钉钉等工作软件与被访谈人进行视频沟通,函请当地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在线查档阅档,同时探索建立“考察数据库”,将各环节视频长期保存备查,代替传统的签字盖章,保证考察工作的严谨真实。“云端政审”不仅可在疫情期间发挥较好作用,也能解决毕业季难以召集足够被访谈人等常见难题,一定程度上为考察方、考生、被访谈人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提升内容“延展深度”,考察项目“重实效”。政审工作包含德、能、勤、绩、廉以及任职回避情况等方面内容,其中以“德”字为主的考查内容因难以外化,通常靠单方面的访谈来佐证说明。“疫情”是一面镜子,政审考察可将内容延伸到疫情期间的个人表现,将考察项目细化到考生的具体事例。考察组可实地走访社区、邻里等,了解考生是否有妨碍疫情防控等“减分项”,是否有做防疫志愿者等“加分项”,如实记录并仔细核实。对可能影响考察结果的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并及时请示汇报,特别突出的防疫工作表现应重点记录,待正式入职后存入个人档案,推动政审工作与防疫实际紧密贴合。
(淮安市淮阴区委组织部甄诚,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