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风劲扬帆正当时。在决胜脱贫攻坚、起航乡村振兴的黄金节点,党员干部须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乘势而上,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目标,绘就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美丽画卷。
精心丈量,做到脑中有“局”。绘好绚烂多彩的画卷,离不开画前的精心构思,这是整体与局部的问题,也是大局观和小局观的问题。党员干部要搞好普查,通过调研了解、综合研判等方法对群众精准画像,把“贫困线”调整为“贫困区间”,将不同地区列出目录、挂上标签,分成“富裕”“一般贫困”“特别贫困”三个层级,进行最后精准滴灌式的重点突击、定点清除。紧扣短板,针对内生动力不足、扶贫项目竞争力差等薄弱环节,结合乡村振兴总要求,把握人才吸引、项目运转等着力点,补齐短板、做强弱项。构筑机制,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注重将脱贫后待升级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方面工程项目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接续“输血”、提升实效,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细心勾勒,做到胸中有“术”。当前,“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高质量脱贫理念,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活力,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在主体能力提升上,精准积累“内育”与“外引”双轮驱动的乡村人力资本,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广核心种养技术,传播先进理念和技术,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引进更多“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让“雁阵效应”更加凸显。在要素造血激活上,创新脱贫致富思路,通过品牌创建、科技搭桥,开展线上线下“立体营销”,利用“大数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创新的赋能拓展到田间地头;注重引导资源活水回乡,让智慧、资金、技术等向农村集结,实现城乡要素连接互动,打造出乡村振兴的“资源引擎”。
匠心描绘,做到心中有“底”。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已经拿下,要让脱贫人口安居乐业,绝不能“空喊口号”“盲目蛮干”,党员干部必须挂图作战、攻坚克难,确保“脱贫芽”顺利结成“致富花”。紧盯“进度图”,结合本土实际,一乡一策、一村一举转变政策供给方式,发扬绣花精神,精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绿色环境整治等工作,激活乡村“一池春水”。瞄准“施工图”,探索更优产业发展模式,破除产业扶贫“烂尾楼”,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销售”发展思路,搭台子、引路子、扶梯子,绘制产业扶贫“撬动”产业兴旺新蓝图。细化“责任图”,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在脱贫迈向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必须一鼓作气、实干作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负责,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东海县温泉镇纪欣,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