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及江苏贯彻落实《若干措施》,为我们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遵循。武进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要大力弘扬“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把上级精神内化为生动实践,回答好“五抓五强”的时代之卷。
鲜明三个导向,抓宏观强引领
一是坚定政治导向。牢牢抓住选人用人这个源头和风向标,从酝酿动议到讨论决定全流程各环节,都切实发挥区委的主导和把关作用。将“政治体检”要求从任前延伸至日常,由干部扩大到班子,在日常走访调研、民主评议等工作中,注重全方位、近距离、多角度了解班子政治表现、干部政治素质,形成政治小档案,推动政治研判落细落实,检出实效。二是把牢政策导向。将干部工作政策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准绳和底线,围绕县处级班子、科局级班子、广大组工干部三个层次,分层分类组织学习新颁布的《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职务职级并行》等政策法规。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操作规程》《职级晋升操作办法》等工作政策,制订14幅“一图读懂”式业务流程图,确保上级精神在武进落实落地。三是聚焦事业导向。树立事业为上、人事相宜理念,系统推进干部资源供给侧改革,统筹算好“有利于地方发展”“有利于工作推进”“有利于资源盘活”三本账,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实现干部供给与发展需求精准匹配。近年来,重点保障了区镇两级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建设“生态滨湖区、现代智造城”等重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有力服务了中以常州创新园、绿色建筑产业园、苏澳合作园、中德中俄等合作园区设立运转。全区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战略竞争优势不断彰显,各领域各条线活力不断迸发,武进连续七年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三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一名。
聚焦三个方面,提素能激活力
一是实训强队伍。开设武进“干部大学堂”,深入挖掘董亦湘、冯仲云、王诤等本土红色资源,出版本土教材《阳湖印记》,不断突出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开展“四新经济”研修班,扎实推进30余期副科职干部轮训,将课堂搬到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现场,累计受众1.6万人次。聚焦重点群体,对青年干部、党外干部分类别分专题,开展长周期滚动式的点穴培训。二是实践强队伍。推动领导班子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对内每年常态化选派100名左右干部,投身网格化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督查、基层脱贫帮扶等火热实践;对上有针对性抽调20名左右干部到科技部等国家部委联络工作;对外有计划地安排30名左右干部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前沿城市招商引才。鼓励引导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担任“六提”工程、党建指导、企业股改等8项重点工作服务专员,发挥经验优势,助力服务全区中心工作。三是实战强队伍。区委明确,干部的使用需具备丰富岗位经历或一线工作经历,对经历较为单一的干部,有序推进干部跨层级、跨领域交流。近年来,集中安排45名机关中层干部赴镇、街道一线任职、挂职,9名干部历练充分、表现突出提拔担任科级领导职务。针对公职人员队伍结构性失衡、流动不畅等突出问题,创新探索公职人员“区管区属局用”新模式,建立“干部人才市场”,接茬开展两轮区内选调,实行紧缺人才专项招录,进一步畅通循环,提升整体活力。
树立三个标准,修内功增底气
一是基础工作规范化。接茬三年开展“基础工作年”活动,新增、修订、废止各类政策文件、制度口径50余项,推动“以基础带全局,以规范促从严”要求成为常态、形成自觉。创新编制干部工作“蓝黄红”三本书,蓝皮书规划五年25项目标任务,黄皮书梳理8类干部政策口径,红皮书提炼干部选任40条具体流程,系统推进选人用人环节查漏补缺、全面过硬。二是分析研判精准化。坚持把功夫花在平时,以“走进基层,走近干部”走访调研为抓手,专组专员、分片联系,经常性了解班子运行情况、干部一贯表现。近年来围绕“狮子型干部”“年轻干部”“届中调整”等主题开展7轮走访调研,年均走访谈话超1000人次。深化实绩研判,加强履职问效,在全市率先为所有科级以上干部逐人建立“履职实绩档案”,实施“公开公示公议”制度,突出分类评价,动态比对分析,2名领导干部因履职不力退出领导职务。三是信息数据集成化。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部智慧信息系统”,将干部的自然信息、考察信息、负面信息等13类信息整合纳入大数据库,依托智能分析、预警提醒功能,分类标签、精准画像。围绕明年换届,提前谋篇布局,梳理干部及职数资源,按照基础职数、干部分布、结构性配备等类别,精细制作形成直观性数据图表,兜底掌握实际情况。
着眼三个维度,配干部强班子
一是开好口子引人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破除体制障碍,灵活运用选任、聘任、调任等多种方式,加大从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村干部、聘任制干部中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在南京、西安等高校集中地区设立“人才服务站”,招纳吸引优秀人才。与南京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接收35名南大学子来区内实习。全面梳理近五年武进籍“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武进学子回乡行”活动,积极推动优秀人才回流回巢、服务本地。二是选好苗子促成长。连续三年开展“活力机关”创建活动,560余名年轻干部通过主题演讲、课题研讨、项目合作等形式,同台切磋技艺,展示青春风采。实施“武进优才计划”,分层分类建立年轻干部队伍库,依据不同经历、秉性、特长,制定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指定导师帮带。建立年轻干部统筹选配、专项预审、考核督查制度,明确30岁以下年轻中层干部配备要求。去年以来新进班子的干部中,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35%。三是给好位子重使用。深化运用“五突出五强化”选人用人机制,切实提高干部选配科学性。抓关键强引领,以“一把手”配备为龙头,大胆使用善抓经济发展、善抓社会管理、善抓班子带队伍的优秀领导干部担任党政正职,先后优化调整43个机关部门、乡镇板块的正职领导;抓结构强功能,注重选配紧缺型干部、专业性干部、结构性干部,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中层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充实优化了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选拔的基层导向、实践导向和实绩导向得到进一步巩固。
突出三个重点,严管理鼓作为
一是织密干部“监督网”。制定《干部选任“十要十问”》,以自检自问的形式围绕干部选任主要环节构筑“十道防线”。出台《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特邀监督员工作办法》,会同纪检监察、信访、公安等8个部门月月汇总干部负面信息,定期听取100名特邀监督员情况反馈。扎实开展“啄木鸟”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加大提醒函询诫勉力度。二是用好考核“指挥棒”。突出平时考核,常态化开展“部长谈心日”“干部月月谈”等活动,考准考实班子运行质态和干部现实表现。优化考核体系,出台综合考核“1+5”系列文件,科学设置指标权重,健全完善评价机制,真正以考核领方向、增动力、传压力,形成素质优劣、工作好坏有考核、有说法、有责任的新机制新局面。武进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三是树立激励“风向标”。加强组织关怀,强化日常管理,针对新提拔任职、考核考评靠后、履职状态不佳等不同类型的干部,定向寄送《组织寄语》300余份,帮助其“知长短、正品行、明方向”。深化运用“三项机制”,有效发挥案例释法作用,疫情防控以来,编写并刊发各类案例30余篇,8名干部因战疫表现突出获得提拔重用、晋升职级。
(常州市武进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天晟。系“五抓五强看行动”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