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莫做“伴食宰相”式干部
发布时间:2020-08-07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唐代开元年间,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共同执掌军机大事,但怀慎却每事推让之,时人讥之为“伴食宰相”,意指混吃混喝、不干实事、为官不为的宰相。

  “为官避事平生耻。”揆诸现实,当前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极个别的“伴食宰相”式干部,说到底就是不愿干事、不能干事、不敢干事,是理想信念虚化、宗旨意识退化、党性观念淡化、进取精神弱化的集中体现。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呼唤一支愿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紧一紧“愿为”的“思想发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广大干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提供了广阔舞台。然而,一些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思想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需要及时为干部想担当愿担当上紧“思想发条”。强化理想信念勤“补钙”。用党的最新理论和党史国史教育洗涤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宗旨意识、党性观念、为民情怀,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律,积极投身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汛抗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激发干事热情增“活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建立完善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责任明确的运作体系,充分运用“三项机制”,让吃苦的干部“吃香”、实干的干部“实惠”,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让安逸享乐者“出丑”、“吃空饷”者“出局”,鲜明树立“干字为先”的实干导向,激昂干部的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

  练一练“善为”的“硬核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干部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本领危机。解决能力不足、克服本领恐慌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当务之急。在知行合一中提升洞察能力。注重在党性锤炼中“补钙强身”,在实践锻炼中“加油鼓劲”,在基层历练中“充电续航”,摸准时代脉搏,看清发展趋势,捕捉机会机遇,勇做乘风破浪的“弄潮儿”。在改革创新中提升应变能力。时刻绷紧主动“求变”的创新思维,坚决摒弃被动“改变”的固有思维,不回避困难和矛盾,不沉迷旧有思维惯性,善于在危机和变局中练就“破局”思维。在履职尽责中提升学习能力。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吃透“上面”的政策,借鉴“外面”的经验,掌握“下面”的情况,努力成为本系统本部门本岗位的“行家里手”。

  鼓一鼓“敢为”的“勇气干劲”。谋事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总想“明哲保身”,总怕“枪打出头鸟”,难以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六稳”“六保”工作,需要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干起来,主动作为拼起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当有“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敢于接“烫手山芋”,主动认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事项,敢于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关键领域有所建树。当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要紧盯既定目标,坚决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当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肩负党和人民重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实基层减负措施,把更多精力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目标干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始终保持干劲和后劲。

  (滨海县委组织部殷士刚,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