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激流勇进善担当
发布时间:2020-08-20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为民谋利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努力在新时代实现新担当、创造新作为。

  担当需要勇气。这种勇气是“愈是困难愈向前”的气魄,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识,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发展必然会产生诸多问题,如果专挑轻活干、找易事办,对重点难点问题置若罔闻,就会让这些问题累积、发酵,引发更多的矛盾。只要不回避、不退让,保持蚂蚁啃大象的毅力,再大的难题都能得到解决。党员干部要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做认真加顶真的狼性干部,推动各类矛盾有效化解。沿着老地图永远找不到新大陆,一些党员干部习惯用老经验指导工作、用老传统推动落实、用老办法处理问题,这是缺乏主动谋划的责任感,缺少以事业为重的使命感的体现。党员干部要有“没事找事”的担当和勇闯“无人区”的勇气,善于在发展中发现问题、谋划大局,用新理念推动新发展,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担当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担当,与胡干蛮干无异。要始终站在为群众谋福祉的角度思考和谋划工作,以事在人为的决心,稳妥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当前,老百姓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党员干部要以解决群众困难为己任,广泛听取群众建议意见,用心用情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和“关键小事”。千难万难,畏难才是真难。一味坐在办公室里讲困难、找理由,不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到手的机遇也会白白丢掉。如果能够科学应变、主动争取,就一定能在困难中创造先机。党员干部应当拥有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决心,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劲头,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敢于承压前行、挑战极限。

  担当需要能力。不管激流勇进,还是静水深流,党员干部的能力本领都必须跟着水涨船高,才能融入伟大实践,实现使命担当。在纷繁复杂的工作面前,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驾驭全局、把握重点的能力,做到既“弹钢琴”又“牵牛鼻”,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推动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克服事事求安稳、处处患得失的消极思想,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决断重大问题。当然,敢于拍板并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建立在调研论证、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只要是符合上级要求、契合基层实际的,就要大胆试、勇敢闯,用改革的办法理清思路,以创新的举措开对方子,确保各项工作取得进展、实现突破。

  担当需要行动。党员干部只有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才能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党员干部要带头先上,广泛凝聚合力,确保重点难点工作快推进、快解决、快见效。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检视反思,全面加以整改,切实把手中权力用在担当作为上、用在推动发展上、用在为民服务上。

  (如皋市委组织部谢孙锋、张骥,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