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干部同样要增强“四力”
发布时间:2020-08-24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组织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组工干部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践行者,同样需要在增强“四力”中锤炼担当作为本领。
“以躬行实践为先”,在知行合一中强“脚力”。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组织工作线长面广,涉及到党员、干部、人才等重要群体。如果不能详尽地掌握第一手资料,靠经验办事、凭感觉决策,就难以有效开展工作,甚至贻误工作、决策失误,危害党的事业发展。组工干部要把基层作为锤炼本领的主战场,迈开腿、俯下身、沉下心,在基层这个大课堂上争做“优等生”;到矛盾困难集中的地方去,聚焦问题靶心,近距离挖根源,实践中寻良策,筑牢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基;怀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问计于民察实情,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厂企车间,明群众之所想,知群众之所盼,以实实在在的组织工作成效增强干部群众获得感。
“不畏浮云遮望眼”,在洞若观火中强“眼力”。眼力就是分析辨别、科学判断能力,归根结底是辩证思维能力。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洞察本质,如何从苗头萌芽中发现倾向性问题,如何由个别偶发现象判断发展趋势,都需要组工干部掌握运用好辩证思维,练就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火眼金睛”。要始终关心大势、关切大事、关注大局,把组织工作放到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心工作的大格局中去观察、思考和谋划,推动组织工作向中心对标、为大局聚力;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障碍,在发展党员、考察干部、评价人才过程中用好“望闻问切”,既见人之所见,又能见人之未见,客观评价党员干部人才的德能勤绩;跳出个人岗位局限、业务局限,积极研判影响和制约新时代组织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找准症结、提出办法,不断开辟组织工作新境界。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千淘万漉中强“脑力”。1939年,毛泽东为《新中华报》题词:多想。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与组织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组织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多想,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业务本领上过得硬;只有多想,才能认识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组工干部要把学习作为增强脑力的重要手段,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耕耘好思想上的“一亩三分地”,拒绝“本领恐慌”;做大知识储备的“蓄水池”,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社会、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持续为思想注入新活力;带着问题工作,带着问题思考,不断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多出金点子、新办法,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笔耕不辍结硕果”,在妙笔生花中强“笔力”。文字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组工干部而言,笔力是基本功。脚力所至、眼力所见、脑力所思,最终都要通过笔力体现出来。写作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规律和本质的过程。如果畏于提笔、懒于动笔,对写作“敬而远之”,丧失的不仅是写作技能,更是对工作的思考能力。组工干部要把“多写”作为提高笔力的根本方法,敢于动笔、勤于练笔,循序渐进、刻苦训练,激发出写作潜能;注重对业务工作的总结提炼,在平凡中看见不平凡,在常规中发现不常规,讲好组织工作故事,传播组织工作声音;抓作风改文风,在理论厚度和现实温度上下功夫,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
(宝应县委组织部朱卫玲,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