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精准识别,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前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组织部门要下足“相马”的功夫,从源头上把好年轻干部选拔的政治关、品行关、素质关。把好政治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多渠道了解、多角度印证、长时间考察,全面准确识别干部的政治表现,坚决把政治上不合格的人、同党离心离德的人、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挡在门外。把好品行关。“行”是外在表现,“德”是内在素质;“行”是显性的,“德”是隐性的;“行”是短期的,“德”是一贯的。注重从品行、言行上观察德,注意发现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善于团结、严于律己等良好品行,也注意辨别敷衍塞责、拈轻怕重、斤斤计较、自以为是、言行不一等不良品行,相互对照,高下立判。把好素质关。能力素质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通过综合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业务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建立年轻干部信息库,定期分析研判,动态管理调整,摸清摸透年轻干部的能力和潜质,把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
强化组织培养,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
用人是一门艺术,培养年轻干部更是艺术。准确掌握年轻干部德才素质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使用,因材施教、量才而用。坚持人岗匹配。根据个人的能力、专业、经历、性格等特点,选配到合适岗位,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坚持高素质专业化培养使用方向,发挥干部专长,用其所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坚持用当其时。使用年轻干部不能没有“硬杠杠”,但也不能有“唯资历、唯学历、唯履历”等一刀切做法。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应及时选拔到合适岗位,甚至打破“隐形”台阶,大胆使用,放手历练。坚持适度加压。实践证明,人无压力轻飘飘。对有潜质的年轻干部,安排的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意识地放到相对艰苦地区或“冷门”岗位,适度“墩墩苗”,督促其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才干。坚持补齐短板。对年轻干部的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通过挂职、轮岗或者安排专题培训等方式,进行强化弥补,不断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
强化严管厚爱,推动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对于年轻干部,既高度信任、放手历练,又从严要求、加强监管。通过多种渠道,适时关注年轻干部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动态掌握年轻干部成长变化。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既保护年轻干部敢想敢试的锐气,消解年轻干部各种消极心理,又对年轻干部的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对于受到重大变故或挫折的,及时进行情绪疏导,鼓励提振精神;对于岀现轻微违纪违法问题的,精准运用“四种形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建立年轻干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选优汰劣,确保年轻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沛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毅。系“五抓五强看行动”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