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还需“因地制宜”
发布时间:2020-10-10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村(社区)日常办公场所和联系群众的纽带,承载着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加强治理、凝聚力量、为民服务的功能。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党建工作和服务平台建设,各地纷纷新(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但在建设使用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重视。


  定位要精准,不可生搬硬套。定位精准是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的前提和“航标”,除了需遵循既有的政策规定外,关键需注意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明白受众是谁。是面向社区居民的,还是面向农村群体。如是社区,那么设计就要更多地贴近城市风格、居民需求;如是农村,则要更多考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农村现状。另一方面,弄清服务人口。党群服务中心目的是为了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所以建设并不是越大越好,特别是随着城市化推进,有的村呈现“空心化”“老龄化”,而有的社区则是农民进城、流动人口增多,因此要通盘考虑、综合权衡,不然建的再大,人却很少,使用率低,就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功能要实用,不可贪大求全。近年来,各地不断优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功能设置,既有统一的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卫生室等,还有妇女儿童室、健身房、电子阅览室等。诚然功能设施越丰富,越能满足群众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实用”,即有人用、用得上,而不是设置一大堆功能室,人气不高、利用率低,最后成了“盆景”摆设。在建设中,要将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坚持合理设置、优化功能,比如服务大厅均可设置在一楼,方便群众办事;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可以合并设置,减少空间浪费;书画室、健身房之类可根据实际需求决定保留与否,真正将功能发挥到最大。


  特色要呈现,不可千篇一律。当前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是愈加规范、功能设置也是趋向统一,但绝不是要求生搬硬套、照搬照抄,而要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主动融入一些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独特品牌。比如,有些村(社区)是革命老区,有着较多的革命遗址和历史故事,就可以在这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结合红色元素,打造经典的红色教育中心;有些村(社区)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可以在党建+经济上做文章,打造党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示范点等,通过延伸“挖”的思路,做好“融”的文章,追求特色、寻求亮点、力求出彩。


  (盱眙县委组织部干敏,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