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源头活水,解决好“有人选”问题
构建各层级干部常态化选拔培养机制,确保各类型干部“近期有人用、远期有人接”。拓宽选人渠道,优化队伍结构。着眼事业发展需要,打破部门界限、条块界限,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人才之间的渠道。切实提高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的针对性,大力引进“双一流”高校人才,拓宽专业型干部源头储备。提升培训质效,增强能力素质。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对党忠诚教育,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重点,强化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有计划地开展“精短特”专题培训,推动各级干部增强履职本领,提高治理能力。加强实践历练,促进干部成长。开展年轻干部“墩苗行动”,结合干部特长和工作经历,有计划地安排到招商引资、脱贫攻坚、信访维稳、项目帮办等一线岗位摔打磨练,对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及时选出来、用起来。
精准考察识别,解决好“选对人”问题
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力求选人用人精准科学。构建分析研判机制。围绕换届需要,超前考虑、统筹谋划,充分利用干部谈心谈话、日常考察考核、年度述职考核等手段,根据干部在急难险重等工作中的表现,对乡科级班子全面排查摸底,找准班子建设的短板弱项,全面掌握干部“进退留转”情况。完善精准识别体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考核作为识别评价干部、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抓手,探索差别化考核制度,把握单位集体和干部个人实绩、显绩和潜绩、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提升考察考核质量。优化考察员队伍建设,吸纳纪检监察、财政金融、生态环境、综治信访等方面的干部参与考察,强化能力培训,提高精准识别能力
坚持宽严相济,解决好“管好人”问题
坚持严管厚爱并举、激励约束并重的干部管理制度,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畅通能“下”渠道。有效发挥“三项机制”作用,探索干部能“下”途径,切实解决“不犯错不下来”“不到年龄下不来”“不主动申请下不来”这一长期制约干部管理的难点问题。加大关心关爱。强化现有政策的落地落实,统筹用好职级晋升和职务提拔,坚持凭实绩论英雄,坚决落实“3个20%”要求,加大对表现突出、实绩明显以及基层一线干部激励力度,该晋升的及时晋升、该提拔的大胆提拔。强化日常监督。聚焦关键人、关键处、关键时,综合运用干部监督信息平台,从严开展政治监督,切实加强“八小时”之外管理,综合运用巡察、审计等成果,全面掌握干部德才表现、重要情况和群众口碑。严格执行提醒函询诫勉制度,严早严小,注重日常,切实提高干部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
(淮安市淮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夏开封,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