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人才政策贵在“说到做到”
发布时间:2020-10-30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当前,不少三四线城市都对已有人才政策密集“升级”,各地“抢人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但在人才政策制定落实中,“口惠而实不至”现象时有发生,人才政策的有效性、操作性、开放性仍需经受考验。


  避免“画饼充饥”,提升人才政策有效性。一些地区的人才政策洋洋洒洒、篇幅很长,不过细看空话多、干货少,满屏“加大力度”“优先支持”,但缺少具体的方法路径,没有实际效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有的人才政策盲目追求轰动效应,为了“撑面子”而盲目跟风,一些平均只有几十万元的补贴政策,动辄使用“最高1亿元”的表述,不仅落入“砸钱抢人”的恶性竞争,反而因心理预期过高,降低了人才的获得感。人才政策是开展人才工作的重要依据,应围绕地区产业特色和发展现状,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聚焦人才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务实创新,杜绝“假大空”,确保出台的每一项政策都实惠、管用、有效。


  避免“虎头蛇尾”,提升人才政策操作性。一些地区的人才政策“只接天线、不接地气”,热衷出台“指导性”综合政策,甚至两三年就“翻新”,内容多为概念性表述,但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却迟迟不能出台,成为“抽屉政策”,申请时常被告知“暂未启动”“正在研究”,让人才颇为失望。人才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强化规划引领,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制定能管长远、管全局的指导性政策。“口号喊的响、行动落的虚”背后是执行力的疲软,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整合人才工作资源,解决衔接不够、落实不力掣肘,制定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措施,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把人才政策红利释放出来。


  避免“讳莫如深”,提升人才政策开放性。一些地区在宣传人才政策时“言简意赅”,但实际操作中却附加转社保、转户口等条件,甚至要求人才项目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申领政策,提高政策门槛。还有一些地区人才政策兑现流程复杂、手续繁多,人才后期申请须“过五关、拜六门”,不堪其烦。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拴心留人,才能形成持久竞争力。应破除恩惠观念、本位主义,强化“店小二”意识,精简政策兑付流程,减轻人才申报项目、申领资金和享受待遇方面的负担。服务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人才“办事不求人、事成不欠情”的优良生态,有效形成“人才黏性”,推动“第一资源”支撑“第一要务”。


  (兴化市委组织部徐翔,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