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调节职位热度还需对症下药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从刚刚结束的省考报名情况来看,职位报考冷热不均、差距悬殊,有的炙手可热,有的门可罗雀。截至11月9日下午4点,最热职位竞争比已达647: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246个职位无人报名,陷入尴尬之境。


  我省2021年公考编制9536个录用计划,创历史新高,在户籍条件和专业设置上放宽条件,拓宽了优秀人才进入渠道,掀起了新一轮公考报名热潮。公务员“报考热”,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来说,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可以让更多人在同一起跑线参与竞争,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但一边是数百人争过“独木桥”,一边是部分职位达不到开考比例,这种“冷热不均症”也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其背后折射的问题。


  近年来,公考报名职位冷热差距悬殊的消息屡见媒体,大众似乎已见怪不怪。不难发现,除了一些职位由于门槛的高低影响报考人数外,报名火爆的职位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权力机关或是“待遇好事情少”的单位,而遇冷的职位往往是在偏远地区、艰苦行业、乡镇单位或是看起来“任务重待遇差”。究其原因,既有职位性质差距大的客观原因,也与报考者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有关。公务员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公平竞争为党政机关选拔人才,此种“冷热不均症”可能导致事与愿违,若不从根源破解,不仅会影响公务员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务员队伍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可能会破坏社会氛围的和谐稳定。


  治疗“冷热不均症”须仔细研究内外因,靶向施策、对症下药。应不断完善公务员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公务员更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树立公务员群体的良好形象。合理配置各种激励要素,推动经济和政治待遇等向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倾斜,提升“冷门”职位的吸引力,使各地各类职位报考热度趋于相对平衡,也激励公务员的干事创业热情。加强宣传引导,削弱“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逐步改变大众对公务员职业的一些错误认知,引导报考者树立正确的事业观,避免盲目跟风,理性择业就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吸引更多有抱负、有情怀、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投身公务员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中坚力量。


  (连云港市海州区委组织部曲奇,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