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谨防调研中的“脑无力”
发布时间:2020-11-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思考是调研中的关键,要强化头脑中“思”的意识,防止出现“脑无力”。


  “脑无力”是指调研中思考缺位的现象,未能把“调”和“研”有机统一,体现在“不愿想”“凭空想”“浅层想”。“不愿想”就是只调查不思考,对思考有畏难情绪,纵使深入基层得到“第一手资料”,不经过大脑“梳理、剪裁、组装”,也只是一堆数据或材料的罗列。“凭空想”就是脱离客观实际而漫无边际的“幻想”,本质上是“思考力”的缺乏,不想以缜密的逻辑分析论证问题,不想以严谨的理论思考寻找规律,而只愿沿着自身思维的惰性“想当然”,不能跳出思维上的“舒适圈”。这种思考具有欺骗性,表面上看有创新意识在其中,但实质上是没有目标、不讲价值的“胡思乱想”。“浅层想”就是基于调查做“蜻蜓点水”式的思考,对调研问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分析、简单化推断、粗略式认识。


  历史已将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交给年轻一代。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政治格局多变,周边环境复杂敏感,如果年轻干部以这种“脑无力”的状态做调研,对思考没有正确认识,势必影响发展决策,又怎么能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风险”中扬帆远航呢?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调研应有实效而不能“半途而废”,年轻干部必须学会思考,在提升“脑力”上下功夫。突出迎难“思”,基础材料越是量多难懂、繁杂无章,越不能消极懈怠、懒于思索,而应当不畏难、不怕苦,把斗争精神融入思考过程中,多给自己找“不舒服”,在困难之时仍然“转动脑筋”、在疲累之际依旧“勇于探究”。坚持务实“思”,合理的想象是调研创新的必要条件,但绝不意味完全脱离客观实际,要立足于对基层实情的充分把握、对一线所面临问题的正确认识,真正从实际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只有在求实基础上进行思考,调研才能结出具有“泥土味”的丰硕果实。注重深度“思”,看问题不能只研究表面,而要透过“纷繁表象”抓住本质规律,从诸多矛盾中抓主要矛盾,从矛盾的诸多方面中抓主要方面,深入比较辨析,把感性认识系统化、理论化,以“深度思考”激发出智慧的星火。


  (盐城市亭湖区委组织部严银汉,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