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立好干部考核“标尺”
发布时间:2020-12-01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全面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尤其需要把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调动起来。组织部门应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干部考核鲜明导向,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作用,切实立好干部“标尺”,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立足岗位、担当作为,凝聚起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磅礴力量。


  立好干部考核“实绩尺”。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干部考核要掌握好因事择人的准确度,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依法循章,精准聚焦每一位考核对象,精准画像,用成效说话。拉长时间轴线,将干部考核评价的触角延伸到平时,把考核功夫抓在平时、落在一线、考在实处、核在要点,让“平时不积极,关键时刻抢风头”的人没有市场。干部考核还要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近距离接触考察工作进展实绩,既合理评价干部工作中的亮点特色,又及时了解有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在平凡中见真章,于细微处见精神,为广大干部提供更为广阔、更为公平的平台。


  立好干部考核“标准尺”。标准不一的考核方式不能精准测评干部的担当作为,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考核方法考不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应让政绩考核树立鲜明导向、催生“蝶变效应”,就要不断完善统一考核方式和考核方法,将“一贯”与“平时”,“定量”与“定性”“考事”与“考人”结合起来,激励引导广大干部以更好的状态干事创业。以实地考察调研和多数群众的客观评价为定性依据,时时更新“积分表”、时时激励“比赶超”,促进广大干部提效增效、惜时务实,在多渠道中中将干部外与内、人与事、言与行考准考实。

  立好干部考核“导向尺”。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考核工作绝不能简单地“为考而考”“一考了之”,只有充分运用结果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得到检验。用好干部考核“显微镜”,把不愿干、不担当的干部照出来,倒逼“闲职”干部现原形。为此,干部考核要重视结果,强化结果导向,在考核机制上下深“实功夫”。既要传导压力,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实处,又要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局面,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把考核结果与待遇、职位、荣誉等挂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奖勤罚懒、赏优罚劣,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真正使干得好的有奔头,干得差和不干事的没市场、受惩戒,形成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连云港市连云区委组织部傅蕾,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